牧区散居维吾尔人的社会文化适应——阿尔泰山草原红墩社区的个案
发布时间:2021-03-08 22:37
清末以来,一些维吾尔人迁入阿尔泰山草原,散居在牧区深处,与其他族群共同构建和发展出了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他们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其他族群频繁互动,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生成了区分于祖籍地维吾尔人的群体意识。学术界应该重视对散居维吾尔人的调查和研究,以加深对维吾尔族社会的认识。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红墩的维吾尔人
二、红墩维吾尔人的经济生活
三、红墩维吾尔人的婚姻、家庭与族群关系
四、红墩维吾尔人的族群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田维吾尔族民居象征意义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J]. 亚力坤·吐松尼牙孜.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4)
[2]在嵌入中共生:新疆红墩族群关系的百年变迁[J]. 罗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3)
[3]生成与重塑: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族群关系记忆研究[J]. 罗意,王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试论“族群”意识[J].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071776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红墩的维吾尔人
二、红墩维吾尔人的经济生活
三、红墩维吾尔人的婚姻、家庭与族群关系
四、红墩维吾尔人的族群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田维吾尔族民居象征意义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J]. 亚力坤·吐松尼牙孜.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4)
[2]在嵌入中共生:新疆红墩族群关系的百年变迁[J]. 罗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3)
[3]生成与重塑: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族群关系记忆研究[J]. 罗意,王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试论“族群”意识[J].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07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717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