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老人社会研究 ——以赛尔龙牧民个体与社区互动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2 18:27
在中华文明历史血脉之传承中,各民族在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壤环境及社会变迁中孕育了众多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老龄应对实践,为我国老龄社会研究乃至为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问题解决提供了路径思考。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的田野调查中作者发现,在牧区普遍存在如此的文化现象:牧区老人从牧业村落流动到小城镇聚居。基于这样的田野发现,本文核心问题是探讨老人流动行动背后的动因、社会文化框架以及老人在小城镇聚居情境中的适应与能动作用。牧区老人社会是一个老龄化社会缩影,探讨牧区小城镇聚居情境中个体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在当前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具有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首先,通过历史沿革、乡镇社区城镇化和老人移居对乡镇社区的塑造来阐述赛尔龙老人社会的形成过程。说明牧区老人是乡镇社区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并且在老龄应对和社会适应中发挥着能动作用,赋予牧区乡镇以独特的老人社会之社区结构;其次,对老人社会结构中所包含的家庭结构、社会交往及本土文化社会支持等三个次结构系统进行具体分析;之后,进行从微观情境到宏观制度话语的视角转换,通过分析制度变迁及社区养老实践过程中的老人社会适应,构建个体、社...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1青海省高龄老人补贴领取证内页(证书由QY老人提供,笔者摄于2015年7月)
0-2 “多少岁算老年牧民”调查居民话语中老年人的概念更加宽过社会角色的变化为标准对老人老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界为儿女可以接手对草场的管理,也就是当地人称“年纪大了,劳
图 0-3 河曲地区及河南县地理位置示意图龙乡镇,即赛尔龙乡政府所在地,有居民 395 户(2016 年),尔龙寺僧人,商户 78 户,普通居民 195 户(其中有 60 户为建设的新农村项目,目前已入住户数很少且并非常年居住,因际普通居民为 135 户)。2就乡镇居民的民族成分来看,有蒙及汉族居民。田野工作与方法究基于笔者自 2015 年 4 月到 2018 年 9 月间数次田野调查为覆盖了各个季节,总时长超过 13 个月。在调查地域范围上,镇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赛尔龙乡下辖的尖克(包括冬窝子和夏尔龙等行政村及河南县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藏语能力究中必然存在不足和纰漏。幸而在赛尔龙乡进行调查过程中J3等会讲汉语的老人,特别是 QY 老人,他年轻时曾在某民族院表达娴熟,基本在调查全程为我进行翻译。QY 老人的孙子 X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差序”与小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空间逻辑——基于浙江省临安区的调查[J]. 彭定萍. 社会建设. 2019(04)
[2]西方大众文化视域下知识分子权威角色重构[J]. 王真真.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3)
[3]当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J]. 李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1)
[4]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再造与文化自觉[J]. 戚晓明. 艺术百家. 2018(05)
[5]生命时间的结构性[J]. 郑作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6]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的发生机制解析[J]. 宗喀·漾正冈布,陈瑾斓.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4)
[7]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廖彩荣,陈美球.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6)
[8]多民族地区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新论——以甘肃H水电站修建事件为个案[J]. 赵利生,袁宝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9]“差序化代入”:乡村生计方式的一种变迁机制及其意义——基于攀枝花X村两次产业转型的调查[J]. 刘夏蓓,黄章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10]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成艾华,赵凡,何立华. 民族研究. 2017(04)
博士论文
[1]维汉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比较和阐释[D]. 吕浩然.浙江大学 2018
[2]信仰空间中的人与社会[D]. 王含章.兰州大学 2017
[3]老人群体与地方社会的历史记忆[D]. 张帅.山东大学 2017
[4]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的区域及群体差异研究[D]. 姚虹.武汉大学 2017
[5]民族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种媛.兰州大学 2016
[6]清代青海蒙古族社会研究[D]. 高铁泰.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D]. 彭毛卓玛.兰州大学 2014
[8]赛尔龙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D]. 王兰.兰州大学 2014
[9]游牧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心理适应研究[D]. 刘生琰.兰州大学 2013
[10]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D]. 陈俊傲.华东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心理结构维度研究[D]. 侯小富.西南民族大学 2017
[2]政府主导型村庄治理模式—一个黄金沟村的个案[D]. 赵志浩.兰州大学 2014
[3]论甘南藏族措哇的传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D]. 加羊杰.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574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0-1青海省高龄老人补贴领取证内页(证书由QY老人提供,笔者摄于2015年7月)
0-2 “多少岁算老年牧民”调查居民话语中老年人的概念更加宽过社会角色的变化为标准对老人老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界为儿女可以接手对草场的管理,也就是当地人称“年纪大了,劳
图 0-3 河曲地区及河南县地理位置示意图龙乡镇,即赛尔龙乡政府所在地,有居民 395 户(2016 年),尔龙寺僧人,商户 78 户,普通居民 195 户(其中有 60 户为建设的新农村项目,目前已入住户数很少且并非常年居住,因际普通居民为 135 户)。2就乡镇居民的民族成分来看,有蒙及汉族居民。田野工作与方法究基于笔者自 2015 年 4 月到 2018 年 9 月间数次田野调查为覆盖了各个季节,总时长超过 13 个月。在调查地域范围上,镇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赛尔龙乡下辖的尖克(包括冬窝子和夏尔龙等行政村及河南县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藏语能力究中必然存在不足和纰漏。幸而在赛尔龙乡进行调查过程中J3等会讲汉语的老人,特别是 QY 老人,他年轻时曾在某民族院表达娴熟,基本在调查全程为我进行翻译。QY 老人的孙子 X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差序”与小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空间逻辑——基于浙江省临安区的调查[J]. 彭定萍. 社会建设. 2019(04)
[2]西方大众文化视域下知识分子权威角色重构[J]. 王真真.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3)
[3]当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J]. 李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1)
[4]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再造与文化自觉[J]. 戚晓明. 艺术百家. 2018(05)
[5]生命时间的结构性[J]. 郑作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6]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的发生机制解析[J]. 宗喀·漾正冈布,陈瑾斓.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4)
[7]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廖彩荣,陈美球.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6)
[8]多民族地区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新论——以甘肃H水电站修建事件为个案[J]. 赵利生,袁宝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9]“差序化代入”:乡村生计方式的一种变迁机制及其意义——基于攀枝花X村两次产业转型的调查[J]. 刘夏蓓,黄章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10]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成艾华,赵凡,何立华. 民族研究. 2017(04)
博士论文
[1]维汉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比较和阐释[D]. 吕浩然.浙江大学 2018
[2]信仰空间中的人与社会[D]. 王含章.兰州大学 2017
[3]老人群体与地方社会的历史记忆[D]. 张帅.山东大学 2017
[4]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的区域及群体差异研究[D]. 姚虹.武汉大学 2017
[5]民族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 种媛.兰州大学 2016
[6]清代青海蒙古族社会研究[D]. 高铁泰.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玛藏德哇:一个城市边缘藏人村落社区的人类学研究[D]. 彭毛卓玛.兰州大学 2014
[8]赛尔龙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D]. 王兰.兰州大学 2014
[9]游牧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心理适应研究[D]. 刘生琰.兰州大学 2013
[10]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D]. 陈俊傲.华东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心理结构维度研究[D]. 侯小富.西南民族大学 2017
[2]政府主导型村庄治理模式—一个黄金沟村的个案[D]. 赵志浩.兰州大学 2014
[3]论甘南藏族措哇的传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D]. 加羊杰.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5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11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