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建
发布时间:2021-08-14 08:29
文章从"贵州建省""改土归流"两个话题,看到中西学者不同的叙事方式:前者正面肯定统一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后者则否。再由此回溯各自的理论:前者持"大中华一体"观,后者则具"边疆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观。进而分析各自理论的不同文化背景:前者基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生发出"合"文化性格与和平主义行为倾向;后者孕育于海域间的贸易文明,产生出"分"文化性格与"争斗"行为倾向。最后,从文化神经学角度,分析两者由基因、神经连接等导致的集体主义(互倚型自我)与个体主义(独立型自我)的区别,该差别从生理心理方面强化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性格。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两种叙事方式
(一)中国学者的叙事
(二)西方学者的叙事
二、两种理论立场
(一)中国学者主要立足“大中华一体”的理论框架
(二)西方学者的“边疆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三、两种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和行为倾向
(一)中华文化的“合”与“和平”
(二)西方文化的“分”与“争战”
四、两种文化在神经心理上的差异
本文编号:3342133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两种叙事方式
(一)中国学者的叙事
(二)西方学者的叙事
二、两种理论立场
(一)中国学者主要立足“大中华一体”的理论框架
(二)西方学者的“边疆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三、两种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和行为倾向
(一)中华文化的“合”与“和平”
(二)西方文化的“分”与“争战”
四、两种文化在神经心理上的差异
本文编号:3342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3421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