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述善集》看元代河南濮阳西夏遗民的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7-04-29 12:01
本文关键词:从《述善集》看元代河南濮阳西夏遗民的乡村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227年,蒙古灭夏。西夏遗民四散,有的留居故地,有的移居内地,还有一部分迁往青藏高原。濮阳西夏遗民就是迁居内地的西夏遗民的一支。 《述善集》是濮阳西夏遗民唐兀氏四祖崇喜所编的一部著作集,该作保存了濮阳西夏遗民的完整历史资料,未刊,仅有手抄本二种存世,现存河南濮阳民间。 其中收录的《唐兀公碑序》记述了唐兀氏家族从始祖唐兀台到崇喜等子孙六世的官号、婚姻等情况,记录了唐兀氏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文化、崇尚儒学、兴办书院等逐渐汉化的过程。尤其重要的是,《述善集》中收录了丰富的文献,从中可以看出,濮阳西夏遗民非常重视儒学,子孙数代相继筹建义学,延请名师,被朝廷赐以“崇义书院”之号,堪称目前所知最完整也是最原始的元代书院记录,是研究元代教育和濮阳西夏遗民乡村建设的难得资料。 唐兀氏受汉文化的影响而订立《龙祠乡约》,该乡约言简意赅,仅1072字,但其所蕴含的伦理学信息却是异常丰富的。该乡约滥觞于北宋嘉佑二年(1057)吕大钧所定《蓝田吕氏乡约》,但颇有增损,尤其是乡约凸显了濮阳西夏遗民在乡村建设中提倡节俭、杜绝奢侈浪费、尚贤、乡社经济公开化、惩过奖善、务农富民等思想与举措,而且一度在河南濮阳西夏遗民中得到执行,流风所及,对于促进乡村建设,美化社会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述善集》 河南濮阳 西夏遗民 乡村建设 崇义书院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82;C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第一节 基本资料9-13
- 第二节 研究概况13-15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15-16
-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16-18
- 第一章 濮阳西夏遗民的来源及其汉化18-38
- 第一节 西夏的灭亡及西夏遗民之入居濮阳18-29
- 第二节 濮阳西夏遗民的社会转型29-31
- 第三节 濮阳西夏遗民的汉化31-38
- 第二章 濮阳西夏遗民之儒化与义塾的兴建38-45
- 第一节 濮阳西夏遗民的儒化38-40
- 第二节 崇义书院的形成40-42
- 第三节 崇义书院之延请授学及其影响42-45
- 第三章 乡约之修及其意义45-57
- 第一节 乡约的形成及其背景45-48
- 第二节 乡约有关乡村建设的条款48-52
- 第三节 《龙祠乡约》与《吕氏乡约》的比较研究52-55
- 第四节 乡约的实施及其影响55-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5
- 附录65-71
- 附录一 《龙祠乡约》65-67
- 附录二 《吕氏乡约》67-70
- 附录三 在校期间所受奖励与研究成果70-71
- 后记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金波;吴\镌,
本文编号:334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3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