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形态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09:09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在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深厚久远的共生缠连关系,这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作为藏区基层社会的重要表征,对于构建藏区基层社会变迁图景、提炼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具有积极意义。在梳理文献资料和田野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对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扩散时空过程、共生形态演化、共生内在机理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自11世纪初叶由青藏高原腹地扩散至云南后,在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区。寺院与村落之间通过不断改变共生方式、调整共生行为、创新共生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寺院与村落共生形态演化的驱动因素有外部环境变革和内部关系调试的驱动;主要维系因素有政教联盟制度的保障、寺院组织体系的强化以及宗教文化认同的凝聚作用。达成共同发展的理念共识、优化寺院与村落共生机制是引导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关系合理有序发展的根本途径。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藏传佛教曼陀罗地景
第 2 章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扩散时空过程识的宇宙[6]。藏传佛教对世界空间格局的理解是一种称为 曼陀罗(见图 2.1①形象,它是一种专门修炼的神圣场域。处于这种空间之中,修行者可以摒障的干扰,集中精力聚集起各种有益的法力,它实际上是对以须弥山为中世界的仿造。对 曼陀罗 形象进行简化就会得到圆形,圆是藏传佛教中个基本符号[57]。
第 2 章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扩散时空过程甸)佛屏山上,全寺依山势而建, 扎仓 吉康 两大殿矗立中央,8 拥着两座大殿,周围层层叠叠散布着数百间僧舍。整个寺院建筑气势恢辉煌,远观犹如拉萨之布达拉宫。民主改革以前,噶丹·松赞林寺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甸乃至整个迪庆地区居于核心地位,格、结底等大小村落散布在寺院四周,如众星拱月般将噶丹·松赞林寺心。村民有空闲便会围绕寺院转经朝拜,遇有重大节日周围的村民都方聚集到噶丹·松赞林寺参加宗教法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J]. 王丽萍,周智生. 宗教学研究. 2017(02)
[2]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J]. 王丽萍,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3]民国时期川边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矛盾调处机制研究[J]. 贾霄锋,马千惠.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4)
[4]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J]. 刘朦. 民族论坛. 2016(05)
[5]藏传佛教寺院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J]. 马明忠,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2)
[6]西藏乡村的土地改革及经济变迁——以朗塞岭村为中心的考察[J]. 方素梅. 中国藏学. 2015(03)
[7]礼物交换与佛教经济学——一个西藏“寺院-村落”共同体的互惠与团结[J]. 王玥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嘉绒藏族村落社会的宗教文化——以大渡河上游的沈村为例[J]. 郎维伟,周勇军. 西藏研究. 2015(03)
[9]云南藏区寺院与乡村聚落传统共生关系初探——以供施关系为线索[J]. 周智生,王丽萍,李灿松. 学术探索. 2015(06)
[10]藏族部落—寺院—村落“共生”效应研究——以甘南州碌曲县为例[J]. 王录仓,李巍. 经济地理. 2015(04)
硕士论文
[1]论噶丹·松赞林寺寺院经济的历史演变[D]. 松丽芬.云南大学 2014
[2]宗教与政治的互动:维西寿国寺历史变迁研究[D]. 史兰兰.云南大学 2012
[3]云南藏区的民主改革及其社会变迁[D]. 孙勇.西南大学 2012
[4]丽江塔城洛固村东巴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交融与变迁研究[D]. 王磊.云南大学 2010
[5]藏传佛教寺院地域性组织的研究[D]. 魏毅.复旦大学 2008
[6]滇西北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杨宇亮.昆明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9707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藏传佛教曼陀罗地景
第 2 章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扩散时空过程识的宇宙[6]。藏传佛教对世界空间格局的理解是一种称为 曼陀罗(见图 2.1①形象,它是一种专门修炼的神圣场域。处于这种空间之中,修行者可以摒障的干扰,集中精力聚集起各种有益的法力,它实际上是对以须弥山为中世界的仿造。对 曼陀罗 形象进行简化就会得到圆形,圆是藏传佛教中个基本符号[57]。
第 2 章 云南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共生文化扩散时空过程甸)佛屏山上,全寺依山势而建, 扎仓 吉康 两大殿矗立中央,8 拥着两座大殿,周围层层叠叠散布着数百间僧舍。整个寺院建筑气势恢辉煌,远观犹如拉萨之布达拉宫。民主改革以前,噶丹·松赞林寺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甸乃至整个迪庆地区居于核心地位,格、结底等大小村落散布在寺院四周,如众星拱月般将噶丹·松赞林寺心。村民有空闲便会围绕寺院转经朝拜,遇有重大节日周围的村民都方聚集到噶丹·松赞林寺参加宗教法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J]. 王丽萍,周智生. 宗教学研究. 2017(02)
[2]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J]. 王丽萍,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3]民国时期川边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矛盾调处机制研究[J]. 贾霄锋,马千惠.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4)
[4]神山、家屋与寺院:藏族仪式象征空间的原型同构性[J]. 刘朦. 民族论坛. 2016(05)
[5]藏传佛教寺院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J]. 马明忠,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2)
[6]西藏乡村的土地改革及经济变迁——以朗塞岭村为中心的考察[J]. 方素梅. 中国藏学. 2015(03)
[7]礼物交换与佛教经济学——一个西藏“寺院-村落”共同体的互惠与团结[J]. 王玥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8]嘉绒藏族村落社会的宗教文化——以大渡河上游的沈村为例[J]. 郎维伟,周勇军. 西藏研究. 2015(03)
[9]云南藏区寺院与乡村聚落传统共生关系初探——以供施关系为线索[J]. 周智生,王丽萍,李灿松. 学术探索. 2015(06)
[10]藏族部落—寺院—村落“共生”效应研究——以甘南州碌曲县为例[J]. 王录仓,李巍. 经济地理. 2015(04)
硕士论文
[1]论噶丹·松赞林寺寺院经济的历史演变[D]. 松丽芬.云南大学 2014
[2]宗教与政治的互动:维西寿国寺历史变迁研究[D]. 史兰兰.云南大学 2012
[3]云南藏区的民主改革及其社会变迁[D]. 孙勇.西南大学 2012
[4]丽江塔城洛固村东巴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交融与变迁研究[D]. 王磊.云南大学 2010
[5]藏传佛教寺院地域性组织的研究[D]. 魏毅.复旦大学 2008
[6]滇西北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杨宇亮.昆明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59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3597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