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想象的建构路径——对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民族理论的一种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29 15:59
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毫无疑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人为建构性因素的功能亦不能忽视。印刷语言的传播、地理边界感的形成和历史记忆的传承等对形塑民族想象、建构民族认同十分重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民族的现代性、建构性和政治性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在他看来,民族是特定文化中人为建构的产物,通过呈现"横向空间同时性"的时间观,印刷语言为人们建构民族的想象共同体奠定基础;经过"遗忘"与"选择"机制筛选,历史记忆形塑民族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借助地图、人口调查、博物馆等媒介,人们建立起关于民族空间的牢固想象。安德森关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民族和民族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民族
二、民族想象的构成要素
(一)印刷语言
(二)历史记忆
(三)空间想象
三、“想象的共同体”理论的启示和局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思想[J].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本文编号:3414004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民族
二、民族想象的构成要素
(一)印刷语言
(二)历史记忆
(三)空间想象
三、“想象的共同体”理论的启示和局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思想[J].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本文编号:3414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14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