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汉和谐关系模式——四川省甘洛县基坭村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4 14:05
历史上,四川省甘洛县彝汉关系受到军阀的影响,一直处于时好时坏的不稳定状态,但经民主改革到当下,当地彝汉关系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和谐友好的局面。通过对四川省甘洛县前进乡基坭村为例进行田野调查,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当地彝汉和谐关系的形成和现状,认为当地民族关系和谐友好,是因为彝汉村民具有深厚的友好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离不开的良好局面,且语言互通,相互普遍通婚,相互尊重差异和包容差异,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好的典型村落。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2018,16(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二历史上甘洛田坝地区彝汉关系
三甘洛县基坭村彝汉和谐关系现状分析
(一) 增进友谊:构建彝汉和谐关系的基础
(二) 相互协助:巩固彝汉和谐关系的地位
(三) 尊重差异:持续彝汉和谐关系的保障
(四) 相互通婚:连接彝汉和谐关系的纽带
(五) 语言互通:促进彝汉和谐关系的通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末民初的凉山彝汉族群关系——以土司视角为例[J]. 李金发,郑秀丽. 毕节学院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642877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2018,16(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二历史上甘洛田坝地区彝汉关系
三甘洛县基坭村彝汉和谐关系现状分析
(一) 增进友谊:构建彝汉和谐关系的基础
(二) 相互协助:巩固彝汉和谐关系的地位
(三) 尊重差异:持续彝汉和谐关系的保障
(四) 相互通婚:连接彝汉和谐关系的纽带
(五) 语言互通:促进彝汉和谐关系的通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末民初的凉山彝汉族群关系——以土司视角为例[J]. 李金发,郑秀丽. 毕节学院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642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428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