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2-08-23 16:52
  川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因不断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地区,而移民活动、民族交流活动和川黔古盐道亦有着重要关联。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间通过频繁的商贸和移民活动不断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往来密切,互通婚姻。各种语言、风俗习惯不断碰撞和交流,以此促使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发生系列改变,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关系和特征。古盐道场镇的形成、发展,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但曾因交通闭塞,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较少。随盐道沿线场镇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交往逐渐增多。同时,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更是增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与共同繁荣。本文拟搜集与整理川黔古盐道上民族分布、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相关资料,总结各民族和谐相处、民族融合的成功经验,为当今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有益启迪。 

【文章页数】:29 页

【文章目录】:
一、川黔古盐道沿线的民族分布概况
    (一)仁边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概况
    (二)綦边古盐道沿线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三)涪边古盐道民族概况
        1.土家族
        2.仡佬族
        3.苗族
        4.其他民族
    (四)永边古盐道的民族概况
二、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的民族交流
    (一)经济交流
        1.生产方式交流
        2.经济产品的交流
    (二)思想文化交流
    (三)语言相互影响
三、川黔古盐道对西南地区民族融合发展的影响
    (一)川黔古盐道促进了西南地区民族交流与融合
    (二)川黔古盐道促进了沿线地区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
        1.提升了沿线民族地区政治地位
        2.有利于沿线民族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沿线地区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
        1.文化认同
        2.经济生活认同
        3.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方行圆:盐马古道—沙溪区域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 黄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抗战时期的赤水河川盐运输[J]. 苏林富.  贵州文史丛刊. 2015(02)
[3]消失的背夫:对巴盐古道盐运主体的人类学考察[J]. 满黎,杨亭.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4]清代贵州民族关系的变化[J]. 翁家烈.  贵州文史丛刊. 1987(04)

硕士论文
[1]川盐仁边古盐道民族关系研究[D]. 蒙锡正.贵州民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78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78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