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自我矛盾体:川西农村凉山彝族移民的生计变迁与社会流变
本文关键词:积极构建自我矛盾体:川西农村凉山彝族移民的生计变迁与社会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后,川西地区农村人陆续外出打工,被空闲的土地吸引着生活在山区的凉山彝族,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成规模地迁入川西农村。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习惯的传统生计方式、生活方式相应发生变化,进而深深地影响着其传统观念意识和社会结构。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消费主义渗透并改变着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的作用十分明显,引导着他们应对更具市场特色的现代生活。彝族社会的既有结构受到诸种外力尤其是市场经济力量的吸引而遭到系统侵蚀,可是传统观念也在被同样的外力系统排斥,从而得以强化。在此过程中,来自凉山的彝族移民既非情愿但又会积极构建在外力冲击下于内部再生成的张力空间。就个体而言,积极构建自我矛盾体的行为可谓在传统与现代经验驱使下对市场社会的一种应对。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计 凉山彝族 移民 社会结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农民人口流动调查研究:缘起、现状及理论意涵研究”(项目编号:11AMZ007)阶段成果
【分类号】:C95;C91
【正文快照】: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中丘陵地区,这一地区农村的社会结构与施坚雅1所调查的成都北部农村极为相似,集市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频繁的集市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往的日常空间。这里不仅是发生货物交易之处,也是人们交换信息、运作社会联系的地方。在迁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林燕;;论彝族政治权力的历史变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美英;吉木哈学;;浅谈彝族“玛木”的伦理思想与归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白兴发;彝族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学术探索;2003年06期
4 蔡华;;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5 李世康;羊与彝族社会的关系[J];思想战线;1999年04期
6 王菊;;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学术论争的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7 王广川;;彝族人的风尚[J];西部学坛;1994年01期
8 余舒;;彝族丧礼的礼物馈赠研究——以威宁县浆子林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李德虎;薛景;;21世纪彝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10 赖毅;严火其;;彝族“相配”观念与生产协作[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昆;杨玲;;论彝族“圣祖合一”的历史观[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小平 方芳 本报记者 王京川;马边彝族“热布”:三星堆文明的活态呈现[N];乐山日报;2010年
2 王继超;彝族圣主支嘎阿鲁:理想化的完美形象[N];毕节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易凡慧子;彝族古代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晓英;彝族人文图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明菊;彝族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构建自我矛盾体:川西农村凉山彝族移民的生计变迁与社会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8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