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县花馍文化的变迁看物与人的互为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4-02-21 14:59
以代县花馍为研究对象,将其置入民族学"物"的研究范畴内,通过对代县花馍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及其变迁轨迹进行详尽描述,来深入探讨人与物的互为主体性。人赋予物外在形态、文化内涵及多重功能;物帮助传统文化实现代际传承、影响人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成为沟通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的媒介。物与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互融互构的良性互动态势是传统文化和花馍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因此,需要人在尊重物性的前提下,让物在制作、使用、流动中使人们增强认同、凝聚共识,也需要物将当下情感、价值、审美等因素吸纳进去,使人境、物境得以吻合,使人们在物之情境下深受人情之感染、物性之熏陶、俗世之规约、神圣之护佑,真正达到物人互化的目的。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前言
(一)物与人关系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代县花馍的研究现状
二、代县花馍的制作和使用
(一)代县花馍的制作
1. 改革开放前。
2. 改革开放后。
(二)代县花馍的使用
1. 人生礼仪
2. 岁时节日
三、人与物的互为主体性
(一)人对物的主体性呈现
1. 人赋予物外在形态
2. 人赋予物文化内涵
3. 人赋予物多重功能
(二)物对人的主体性展现
1. 物帮助传统文化实现代际传承
2. 物对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3. 物是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沟通的媒介
四、结语
本文编号:390558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前言
(一)物与人关系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代县花馍的研究现状
二、代县花馍的制作和使用
(一)代县花馍的制作
1. 改革开放前。
2. 改革开放后。
(二)代县花馍的使用
1. 人生礼仪
2. 岁时节日
三、人与物的互为主体性
(一)人对物的主体性呈现
1. 人赋予物外在形态
2. 人赋予物文化内涵
3. 人赋予物多重功能
(二)物对人的主体性展现
1. 物帮助传统文化实现代际传承
2. 物对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3. 物是世俗空间与神圣空间沟通的媒介
四、结语
本文编号:3905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90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