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明代儒家文化在贵州东南部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4 03:04
  儒家文化是汉代之后历代王朝用以“文治”的重要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对儒家文化传播的研究应该通过一定的区域来开展,从微观视角探讨国家通过文教手段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选择的区域为明代的贵州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分布有苗、布依、侗、仡佬、壮、土家等民族,元代至明代的洪武朝,为湖广西部和四川南部的交界区域,分属思州、思南二土司的辖境。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贵州东南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贵州东南部扼守滇黔两省通往内地的交通干线的东段,影响到明朝对云贵地区的统治。因此,明朝重点经营贵州东南部,在设立大量卫所及府级政区的基础上大规模推行儒家文化,动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用夏变夷”,通过儒家文化来改造少数民族文化;二是促进社会稳定,让土司和普通民众接受儒家思想,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三是实施文化开发,通过兴办学校和人才选拔制度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儒家文化在贵州东南部传播经历了起步、发展、兴盛以及衰落的历程,通过七种途径传播:一是汉族官员传播,有地方官员和专职教员、贬谪官员、致仕官...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4:仿建的黎平府署

图1—4:仿建的黎平府署

57族的管控。这些因素构成了儒家文化在贵州东南部传播的历史语境。如今,明朝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变成了当地一种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图1—3为明代黎平府署所在地,位于今黎平县德凤镇黎平寨。图1—4为黎平县政府为推进旅游开发而仿建的黎平府署。图1—3:明代黎平府署的地理环境图1—4:仿建....


图4—2:义团鼓楼

图4—2:义团鼓楼

143人们把忠、孝、仁、礼、悌等价值观题写于宗祠的门墙上。在今黎平县的肇兴镇,侗族民众将五座鼓楼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据礼团鼓楼碑所记,该地区的鼓楼始建于17世纪,可见明代后期儒家思想已传入偏远侗寨。图4—1为礼团鼓楼碑,图4—2为义团鼓楼。图4—1:....



本文编号:390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90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