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对牛街回族社区的人类学回访

发布时间:2017-07-02 08:04

  本文关键词:对牛街回族社区的人类学回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采用人类学“回访”的视角,对美国人类学家杜磊(Dru C. Gladney)曾于20世纪80年代予以调查的牛街回族社区进行回访性的深度田野调查,力图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牛街回族社区的变迁情况,并就杜磊所关注的“族群认同”理论问题进行对话和商榷。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导论,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起,既往研究的成果和本文所运用的理论、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北京牛街回族社区的基本情况以及牛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回顾了杜磊对牛街所做的田野调查。 第三章是牛街回族认同的再生文本。针对杜磊所选取的起源传说、清真生活方式、宗教节日等都市回族认同的再生文本进行回访性调查,通过这些关注点来表现回族是如何在多民族都市背景中保持自己的自我认同。 第四章是牛街回族的婚姻与家庭。通过对族际通婚和婚礼仪式所进行的调查,牛街回族的婚姻家庭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伴随回族交往结构的变迁,使得族际通婚普遍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第五章是民族教育与都市适应。与杜磊所调查的时代相比,牛街回族在教育方面与汉族的差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同时他们对于民族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也与杜磊所调查的情况有所不同。 第六章是新的群体:流动穆斯林。受时代所限,杜磊在牛街调查并未关注外来穆斯林群体,而事实上他们的到来对于强化当地回族认同起到了促进作用。大量流动回族人口来到牛街对当地的回族社区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同时流动回族人口因长期生活在城市地区,其自身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七章是反思和对话。本文提出了回族认同的两重关系以及回族认同的涵化现象,同时反思了杜磊的田野调查,并就“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尝试与杜磊进行理论对话。笔者认为,杜磊的“关系模式”对于解释回族的民族认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把回族认同阐释为“族群民族主义”是值得质疑和反驳的。回族认同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具有相对独特的模式,回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之间始终存在着良性互动,是国家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
【关键词】:回访 牛街 回族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10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0-11
  • 第三节 相关研究回顾11-19
  • 第二章 北京牛街回族社区19-25
  • 第一节 牛街回族社区基本情况19-22
  • 第二节 杜磊对牛街的田野调查22-25
  • 第三章 牛街回族认同的再生文本25-35
  • 第一节 关于牛街族源的再讨论25-27
  • 第二节 饮食禁忌与都市回族认同27-30
  • 第三节 都市回族文化中心:清真饭馆30-33
  • 第四节 民族节日33-35
  • 第四章 牛街回族的婚姻与家庭35-42
  • 第一节 教内婚与族际婚35-38
  • 第二节 婚礼仪式38-42
  • 第五章 民族教育与都市适应42-46
  • 第一节 牛街回族教育现状42-43
  • 第二节 民族教育43-46
  • 第六章 新的群体:流动穆斯林46-52
  • 第一节 社会网络结构46-48
  • 第二节 流动穆斯林对牛街回族社区的影响48-52
  • 第七章 反思和对话52-57
  • 第一节 都市里的回族认同52-54
  • 第二节 反思:被建构的田野54-55
  • 第三节 对话: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件160-64
  • 后记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炯;城市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2 马寿荣;都市化过程中民族社区经济活动的变迁——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的个案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刘天明;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与多样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束锡红,刘光宁;回族社区变迁与回族社会现代化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马志福;新疆回族社区回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J];回族研究;1995年04期

6 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都市生境下的回族传统与现代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仁;韦州回族社区之调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黄玉芳;;论银川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变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陈秀端;;西安回族社区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研究[J];新西部;2010年12期

10 马燕坤;;试论国家行为在回族社区形成中的作用——以云南昭通为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文炯;;都市村庄的文化变迁——以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市的回族社区为个案[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2 梁莉莉;;“卡力岗”回族群众生活方式及其现代变迁——德恒隆一村的实地调查[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3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4 高桥健太郎;;回族穆斯林在拱北尔曼里的商业活动——以宁夏洪岗子拱北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炯;回族社区:“单位”之间的社会互动[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学军;吴忠 念好回族社区和谐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博导 何星亮;《海南回族的历史与文化》序[N];海南日报;2008年

4 雷润泽;展示回族文化 促进民族交流[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记者 杨翠敏 通讯员 曹立;老人:又多了心疼我们的人[N];北京社会报;2006年

6 王振全 于家海;枣庄市中区 全力扶持少数民族村居发展[N];联合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亮宏;州回族研究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N];大理日报(汉);2006年

8 帕林达;临夏清真寺的社区功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记者 李保林邋通讯员 钟源;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N];湖北日报;2008年

10 雷润泽;全面展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嘉颖;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结构形态变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晔;回族民商事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安定明;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7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9 王富伟;工商活动与村庄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高小岩;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回族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佳宁;对牛街回族社区的人类学回访[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苏雪;回族社区中的汉民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马佳;山东青州回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马效义;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谈娟;拆迁对传统回民聚居区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孔伟婧;散杂居回族认同行为与其表述[D];云南大学;2011年

7 孙华;少数民族城市区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马宏;整合与互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啸鹏;西北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娴;城市回族社区的社区服务[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对牛街回族社区的人类学回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09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