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夷汉杂处”——一座边地古城的政治、族群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7-07-31 11:20

  本文关键词:“夷汉杂处”——一座边地古城的政治、族群与文化


  更多相关文章: 独克宗古城 政治边地 族群互动 文化变迁


【摘要】: 本文通过对滇西独克宗古城这一多民族杂居社区的定点观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与分析这个社区中藏族与汉族,藏文化和汉文化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接触和交往的历史与现实,呈现在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边地”上所发生的族群互动、文化涵化与社会变迁的面貌和过程,以期揭示在多元政治、民族与文化格局之间所形成的“边缘”地带的族群认同、社会整合与文化变迁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在机制。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选题的意义、学术史背景以及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作简要说明;第二章介绍独克宗古城所在地区的生态背景、地名沿革、语言家户、民族构成及其渊源等概况,为主题讨论作必要的铺垫。第三章通过叙述独克宗古城在历史上不同政权角逐背景下的营建史,说明其政治“边地”的性质,以及“边地”上的人们如何利用来自不同政治势力的资源来建构自身的社会管理体系和古城居民的主体意识。第四章通过描写古城中涵盖“族群”、“社团”、“基层社会组织”等要素的“三行”(“藏团”、“汉团”、“客商”)的形成及其对古城社会空间的分享,分析古城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并以此展示“族群性”在古城民俗活动和地方文化展演中的灵活表达。第五章围绕古城的建筑、教育、以及信仰和仪式传统的变迁,讨论古城在“汉藏之间”的复合文化形态及其传承,并以“汉化”与“藏化”互动的角度,来呈现古城在政治“边地”之上形成的文化的“中间地带”。第六章结语,对全文作进一步概括和总结,并对相关理论问题作力所能及的反思和回应。
【关键词】:独克宗古城 政治边地 族群互动 文化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95
【目录】:
  • 内容摘要7-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选题意义11-13
  • 第二节 学术背景及研究目的13-2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21-24
  • 第二章 独克宗古城历史地理概述24-30
  • 第一节 古城概况24-27
  • 第二节 民族构成及其历史渊源27-30
  • 第三章 "政治边地":古城的营建史30-40
  • 第一节 古城的营建与政治势力的角逐30-35
  • 第二节 从多头统属到地方自治35-40
  • 第四章 "夷汉杂处":古城的族群与社会空间40-58
  • 第一节 贸易圈与"混杂的人群"40-45
  • 第二节 "三行"的形成与古城社会空间的分享45-51
  • 第三节 "三行"背后的民俗传统与族群认同51-58
  • 第五章 "夷汉之间":古城作为文化的"中间地带"58-69
  • 第一节 多元复合的民居58-61
  • 第二节 "义学"与"汉化"61-64
  • 第三节 两个寺庙的不同命运64-69
  • 第六章 结语69-72
  • 参考文献72-77
  • 附录77-84
  • 后记84-8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鹏;独克宗“乐斯”中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98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