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3:29

  本文关键词: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死观 云南傣族 小乘佛教 西双版纳 德宏


【摘要】:生死观是人们关于生与死的最基本的看法及认识,它影响着人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进而影响处理与生死有关的事情的方式。国内外对生死观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临终病人等特殊人群,对民族生死观研究甚少。国内对生死观研究集中在宗教学、民族学等领域,研究角度单一。生活在云南西南地区的傣族是几乎全面信仰小乘佛教的少数民族,在宗教影响下体现浓厚宗教色彩的生死观念。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提出了云南傣族的生死观理论构想,编制了云南傣族的生死观问卷,经过初测后修订形成正式问卷。研究者用该问卷对云南地区的702名傣族群众进行了调查,并对312名汉族群众进行了调查,并对样本的族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信教状况等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从比较中看到汉族与傣族生死观差异,总结了云南傣族的生死观特点。随后,研究者深入到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和云南德宏傣族村寨考察生死观念状况,对西双版纳傣族和德宏傣族生死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云南傣族生死观念缘由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 (1)自编的云南傣族的生死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云南傣族的生死观结构模型,该模型包括五个维度:灵魂转世、死亡恐惧、葬礼事宜、生存感悟、死亡认识。 (2)总体上,云南傣族生死观在五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正向趋势。各维度得分的排序依次为:生存感悟、死亡认识、死亡恐惧、葬礼事宜、灵魂转世。 (3)汉族在傣族生死观问卷的五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傣族和汉族在灵魂转世维度上差异显著,傣族得分高于汉族。 (4)傣族性别在灵魂转世维度上差异显著,男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5)55岁以上被试组在五个维度上得分最高,29-54岁年龄被试组在灵魂转世及葬礼事宜维度上得分高于18-28岁年龄组被试。 (6)文盲组在五个维度上得分均高过其他组,小学组与文盲组差异不大,中学/中专组在个别维度高于大专以上,大专组总体得分均低于其他各组被试。 (7)傣族信教11年以上组各维度上得分高于其他组,不信教组是各维度上得分最低的,各组差异显著。对比研究中,汉族信教6-10年得分在灵魂转世、死亡恐惧、葬礼事宜、死亡认识上得分高于其他组。总体来说,傣汉在信教状况上差异显著。 (8)傣族和汉族与信教状况在灵魂转世维度上的交互作用显著,信教状况傣族和汉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在信教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9)云南傣族生死观共同特征是:总体趋向宗教性;影响因素多样性;内容呈现多样性;信教状况与文化程度影响较大。 (10)对西双版纳傣族和德宏傣族进行对比分析:宗教信仰影响灵魂观念显著,基本一致;死亡恐惧同感性较强,呈现规律性;生存感悟体现价值思想,命定思想;丧葬仪式迥异,体现不同民俗;死亡认识体现灵魂观,宗教归宿;民俗文化区域性显著,体现不同民风。 (11)云南傣族生死观缘由总结:强势宗教习俗传承,渗透傣族生活方方面面;民族团结求同心理,丧葬仪式体现宗教信仰;跨境民族文化交融,传承独特民俗;高度民族认同度,固守文化与家园;多神崇拜促进魂灵观。
【关键词】:生死观 云南傣族 小乘佛教 西双版纳 德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想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南傣族生死观的定义12-14
  • 1.3.1 本研究对"云南傣族"的限定12
  • 1.3.2 本研究对"生死观"的限定12-13
  • 1.3.3 云南傣族生死观的定义13
  • 1.3.4 小乘佛教的定义13-14
  • 1.4 关于生死观的研究14-17
  • 1.4.1 国内外生死观相关研究14-15
  • 1.4.2 宗教生死观研究15-16
  • 1.4.3 生死观结构、类型已有研究16-17
  •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17
  • 1.6 研究构想17-19
  • 1.6.1 研究设想17
  • 1.6.2 研究思路17-18
  • 1.6.3 研究方法18-19
  • 2 云南傣族生死观问卷编制19-31
  • 2.1 目的19
  • 2.2 方法19-20
  • 2.2.1 被试选取19
  • 2.2.2 研究工具19-20
  • 2.2.3 研究过程20
  • 2.2.4 分析软件20
  • 2.3 分析结果20-31
  • 2.3.1 初测问卷编制20-22
  • 2.3.2 初测问卷施测22-24
  • 2.3.3 正式问卷确定24-27
  • 2.3.4 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27-31
  • 3 云南傣族生死观定量分析31-39
  • 3.1 目的31
  • 3.2 方法31
  • 3.2.1 被试选取31
  • 3.2.2 研究工具31
  • 3.2.3 统计处理31
  • 3.3 分析结果31-39
  • 3.3.1 人口学变量规定31-32
  • 3.3.2 云南傣族生死观总体维度分析32
  • 3.3.3 云南傣族生死观多因素方差分析32-39
  • 4 云南傣族生死观田野考察39-47
  • 4.1 田野考察计划39-42
  • 4.1.1 目的39
  • 4.1.2 考察点39-41
  • 4.1.3 时间41
  • 4.1.4 路线41
  • 4.1.5 考察内容41-42
  • 4.1.6 方法与工具42
  • 4.1.7 协助单位及个人42
  • 4.2 田野考察收获42-43
  • 4.2.1 考察收获42-43
  • 4.2.2 考察经验43
  • 4.3 西双版纳傣族田野考察43-44
  • 4.3.1 西双版纳村寨傣族考察43
  • 4.3.2 西双版纳傣族田野考察总结43-44
  • 4.4 德宏傣族田野考察44-45
  • 4.4.1 德宏村寨傣族考察44
  • 4.4.2 德宏傣族田野考察总结44-45
  • 4.5 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傣族生死观念对比分析45-47
  • 4.5.1 宗教信仰影响灵魂观念显著,基本一致45
  • 4.5.2 死亡恐惧同感性较强,呈现规律性45
  • 4.5.3 生存感悟体现价值思想,命定思想45-46
  • 4.5.4 丧葬仪式迥异,体现不同民俗46
  • 4.5.5 死亡认识体现灵魂观,宗教归宿46
  • 4.5.6 民俗文化区域性显著,体现不同民风46-47
  • 5 讨论47-57
  • 5.1 研究总结及后续研究建议47-49
  • 5.1.1 方法47
  • 5.1.2 被试47
  • 5.1.3 工具47-48
  • 5.1.4 模型构想48-49
  • 5.2 云南傣族生死观特征49-53
  • 5.2.1 云南傣族生死观总貌49
  • 5.2.2 云南傣族生死观总体特点49-50
  • 5.2.3 云南傣族生死观性别特点50
  • 5.2.4 云南傣族生死观年龄特点50-51
  • 5.2.5 云南傣族生死观文化程度特点51
  • 5.2.6 云南傣族生死观信教状况特点51-52
  • 5.2.7 傣族、汉族与信教状况在灵魂转世维度上的交互作用52
  • 5.2.8 傣族性别与信教状况在灵魂转世维度上的交互作用52
  • 5.2.9 云南傣族生死观特征52-53
  • 5.3 云南傣族的生死观念缘由53-57
  • 6 结论57-59
  • 7 参考文献59-62
  • 8 附录62-83
  • 硕士期间成果以及参研课题83-84
  • 致谢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纪庚;;悠悠版纳情(三)[J];江苏政协;1998年08期

2 周圣;;浅谈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伦理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3 陈四光;金艳;郭斯萍;;西方死亡态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陈金香;;试析当代中国老年人生死观与生死态度之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吴跃俊;;日本关于生死学研究述评[J];日本研究;2009年02期

6 熊锡元;傣族共同心理素质探微——民族心理研究之五[J];思想战线;1990年04期

7 彭鸿雁;;中国传统生死观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张有才;;往生与临终关怀——佛教净土宗的生命伦理观[J];五台山研究;2006年03期

9 张世富;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理念及本土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应飞;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1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