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昭通鲁甸县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09:12

  本文关键词:昭通鲁甸县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冲突 文化调适 族际通婚 文化


【摘要】:昭通市鲁甸县是云南民族聚居地之一,除汉族以外,生活着彝族、回族、苗族、白族、普米族、布依族等2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族际通婚不断发生,通婚的过程常常伴随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其中以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最为突出。鲁甸本地回汉通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并不是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以及各民族间交往的日益频繁,2000年以后,当地回汉通婚家庭的数量较之以前有所增加。由于两族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随之出现。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昭通市鲁甸县为例,在当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回汉家庭成员和回族、汉族民众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从鲁甸当地社会背景、回汉通婚状况、通婚中文化冲突的根源、文化冲突的表现、文化冲突带来的影响及其调适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当地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并非很多人观念中的宗教差异,而是当地人对伊斯兰教的片面理解或误解,当地宗教的形式化以及回汉通婚家庭中汉族一方心理上对伊斯兰教的不认同。这些冲突体现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缔结姻亲关系的双方家庭间的关系、当地回汉民族间的交往以及鲁甸本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于该类冲突的调适亦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主要交代了鲁甸县的社会背景及当地回汉通婚的总体情况;第三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回汉通婚中冲突的表现;第四部分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剖析了当地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第五部分阐述了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造成的影响;第六部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提出针对上述文化冲突可进行的调适;最后一个部分对论文的观点进行最后的总结与讨论。
【关键词】:文化冲突 文化调适 族际通婚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25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8-17
  • (一) 社会背景8-9
  • (二) 学术背景9-17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17-22
  • (一)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17-18
  • (二)文化调适(Cultural Adjustment)18-19
  • (三)族际通婚(Intermarriage)19-21
  • (四)文化(Culture)21-22
  • 三、文章结构22
  • 四、研究方法22-23
  • (一) 文献法22-23
  • (二) 问卷调查法23
  • (三) 个案访谈法23
  • (四) 参与观察法23
  • 五、本研究的创新与意义23-25
  • (一) 本研究的创新23-24
  • (二) 本研究的意义24-25
  • 第一章 昭通鲁甸县回汉通婚概况25-31
  • 一、鲁甸县概况25-26
  • 二、民族源流及构成26-27
  • 三、回汉通婚概况27-31
  • 第二章 鲁甸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表现31-57
  • 一、物质文化冲突32-42
  • (一)饮食32-37
  • (二)服饰37-39
  • (三)住宅陈设39-42
  • 二、精神文化冲突42-57
  • (一) 宗教42-49
  • (二) 婚丧习俗49-55
  • (三)生活用语、口音及家庭观念55-57
  • 第三章 鲁甸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根源57-82
  • 一、伊斯兰宗教经典简介57-59
  • 二、宗教并非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根源59-63
  • 三、鲁甸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根源63-82
  • (一)对伊斯兰教教义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解读63-75
  • (二) 伊斯兰精神及教义的极端形式化75-80
  • (三) 回汉通婚家庭成员对自身或他人宗教身份的不认同或不完全认同80-82
  • 第四章 鲁甸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影响82-90
  • 一、对家庭关系的影响82-86
  • (一)夫妻关系82-83
  • (二) 代际关系83-85
  • (三) 亲家之间的关系85-86
  • 二、对当地回汉民族关系的影响86-89
  • 三、对地区和平及稳定发展的影响89-90
  • 第五章 鲁甸回汉通婚中文化冲突的调适90-95
  • 一、当地回族对伊斯兰教的持续学习和感悟90-91
  • 二、当地汉族对伊斯兰教的了解与尊重91-92
  • 三、回汉通婚家庭成员间的信任、理解、让步与尊重92-93
  • 四、当地政府、学校、大众传媒为促进两族关系良性发展提供支持93-95
  • 结论与讨论95-98
  • 参考文献98-101
  • 附录101-106
  • 致谢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陈娟;;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社区文化冲突及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2 郑鹏程;;和谐社会中的法律文化冲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陈华文;;当前几种激烈的文化冲突[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4 单世联;;文化冲突中的青年心态[J];青年探索;1989年03期

5 马仲良;世界文化转型与我国面临的文化冲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01期

6 张新泽;文化冲突与文化建设规范[J];理论学刊;1999年04期

7 黄文冰 ,刘佳 ,杨学军;关于网络文化冲突的几点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吕途,杨贺男;试析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9 陈立平;;论文化冲突的和谐意义[J];理论界;2006年12期

10 宋念申;;冲突的是权力,建设的是文化——中美博弈中的“文化冲突”[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乃乔;;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罗剑;;文化冲突中的布依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张秋红;;全球-本土:对文化冲突的理性审视[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胡笳;;由央视春晚看现今国内文化冲突[A];中国演员(2010年第2期总第14期)[C];2010年

6 陈晓春;湖南大学《社会和谐治理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课题组;;政府和NGO的文化冲突及调控[A];湖南省第六届公共管理论坛会议资料[C];2007年

7 ;编后絮语[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福潮;文化冲突与制度选择[N];南方周末;2007年

2 岳天明;社区文化冲突的积极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 李璐 商意盈;国图馆长:图书馆学习助治疗“文化冲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臧学英;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N];光明日报;2001年

5 瑞塔·麦克格瑞斯(Rita McGrath);解决可以预见的文化冲突[N];财经时报;2008年

6 乐黛云;以东方智慧化解文化冲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记者 吴月辉;企业兼并当心文化冲突[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全国政协常委、教授 邓伟志;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9 毕博管理咨询公司PeterHaapaniemi;忽视文化冲突 暗杀并购整合[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邓伟志;以和谐文化引领和谐社会建设[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王菲;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韩萍;从细密画看《我的名字叫红》的文化冲突主题[D];青岛大学;2015年

3 弗格森;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有限公司(MCC)的文化冲突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邢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D];东北大学;2014年

5 常宇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场域[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6年

6 王晓迪;文化冲突视域下哈代小说中的乡土情结[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瑾芳;昭通鲁甸县回汉通婚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静;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文化冲突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巧玲;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冬华;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及调适[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633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33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