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6期文章摘要
本文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缓贫效果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户籍堤坝效应与东部城市就业吸引力研究
王克强 贺俊刚 刘红梅
文章以城乡待遇为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实证分析了东部城市户籍堤坝效应对就业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乡待遇差距、城市就业吸引力、户籍堤坝效应强度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市民待遇高于农民待遇是农民进城就业的前提,东部城市户籍堤坝效应通过调整城乡待遇差距,成为影响农民是否进城就业的核心因素。(3)东部城市户籍堤坝效应呈现“不考虑中西部因素”及“考虑中西部因素”两类表现,存在“内助式吸引”与“外援式吸引”两条就业吸引力形成路径。因此文章建议,东部地区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资金与技术援助,补偿中西部地区户籍制度潜在利润损失;以“城乡统筹、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户进城;通过调节户籍堤坝效应强度,增强就业吸引力,提高东部城市利用户籍制度潜在利润的竞争力,同时要建立适应户籍堤坝效应消失后的新型户籍制度。
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
郑真真
文章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和有关生育意愿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回顾并讨论了有关生育意愿指标的测量、有效性和可靠性及其应用。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之间相互关联,但概念不同,作用也不同。理想子女数变化缓慢且滞后于生育率变化,,适用于对群体生育观念变迁的回顾性研究;期望生育子女数可视为群体有可能达到的最高终身生育水平;较强的生育意向和具有明确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对预测个体生育行为和估计群体变化都有应用价值。对于不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生育意愿指标至关重要。
独生属性与婚姻匹配研究
——对“随机婚配”假定的检验
郭志刚 许琪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独生子女的婚姻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且非独生子女也更可能与非独生子女结婚。这表明,一方面独生子女身份本身可能构成了一种择偶标准,另一方面人们择偶时对城乡户籍、出生地、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多重选择也同样会导致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独生子女结婚。然而,以往对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预测模拟多是基于“随机婚配”假定,因此关于婚配结果分布的估计存在两种误差:一是低估“双独”和“双非”夫妇的比例和规模;二是高估“单独”夫妇的比例和规模。因此,对“双独”和“单独”夫妇数量的估计应当充分考虑婚姻匹配过程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亲贫增长的测量
——基于滇黔桂农村微观数据的分析
高梦滔 毕岚岚
文章基于中国滇黔桂的农户面板数据,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了2003~2009年样本农户收入与消费的亲贫增长。经验研究发现:(1)从收入角度,西南民族地区既是绝对意义的亲贫增长,又是相对意义的亲贫增长;(2)从消费角度,在绝对意义上的亲贫增长存在,相对意义亲贫增长不存在;(3)对于最为贫困的穷人,亲贫增长的影响比较低,经济增长对于西南民族地区减贫效应逐步递减,顽固性贫困现象突出。
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
武岩 胡必亮
文章在探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础上,将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划分为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类型,并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型社会资本中的工具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收入和收入差距都有一定的影响,而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工具性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小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社会资本可能同市场化程度和正式制度有着相反的运动方向。
城镇移民生活福利水平研究
李连友 宋泽 刘子兰
文章使用仿斯通指数成本函数构建需求系统模型,分析城镇移民与城镇居民恩格尔曲线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差异,评价城镇移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与2002年相比,2007年城镇移民家庭总支出水平小幅上升,食物支出比重有所下降。高支出水平移民家庭通讯支出比重下降,部分移民家庭初步显现移居城市稳定生活的迹象。但与同期城镇居民相比,2007年城镇移民总支出水平、教育娱乐和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过低,房屋水电支出比重过高,城镇移民食物价格半弹性和房屋水电价格半弹性过大,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移民移居生活的稳定性。2002~2012年,城镇移民生活福利水平不升反降。文章认为,社会医疗保险、教育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完善有助于提高移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农村家庭的资产与贫困陷阱
解垩
文章基于2008~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动态资产积累路径检验农村家庭是否存在贫困陷阱。结果显示,通过资产积累脱离贫困的家庭比例高于因资产减少而滑入贫困的家庭比例;农村家庭资产积累曲线呈现凹性,资产收敛于一个稳态均衡点,说明中国农村家庭资产并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家庭特征、地理资本等变量对家庭资产变动有显著影响;当负向冲击来临时,社区工作机会及社会资本吸收了一些负向冲击效应,可及性金融市场减缓资产积累下降速度的作用尤为明显。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缓贫效果检验
宁亚芳
民族地区人口政策一方面推动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与扶贫开发资源的整合,使人口政策反贫困的效果更加直接。然而,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也加剧了人口与生态资源的矛盾,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生活水平偏低、就业结构单一、贫困程度深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下降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和降低恩格尔系数,表明人口政策在提高家庭收入和降低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对民族八省区城乡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的作用更大。民族八省区中西北民族省区总体上好于西南民族省区。人口政策对西部民族八省区的缓贫效果比较有限。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桂文 孙亚南
文章在分析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耦合度和关联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存在较强的耦合关联,但二者的耦合程度不够理想。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是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永久性乡城迁移、加大创新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耦合程度,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扩招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研究
张传勇 刘学良
文章利用1999~2012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高校扩招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性检验。结果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房价上涨;对于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来说,高校扩招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校毕业生由于工作流动而向东部城市聚集,推动了东部城市的房价上升;同时,高校扩招对房价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扩招速度而非招生规模,高校扩招速度的提高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大量的毕业生,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刚性住房需求,并对房价产生正向冲击。
《中国人口科学》微博:
《中国人口科学》微信平台:zgrkkx
本文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缓贫效果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