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大理白族“绕三灵”中“执树舞”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18 14:26

  本文关键词:大理白族“绕三灵”中“执树舞”的文化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大理白族 “执树舞” “绕三灵” 文化解读


【摘要】:“绕三灵”是白族独有的娱神娱人的民间狂欢节;是白族人民在大理苍山洱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耕作生活和稻业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空间”形式。 “绕三灵”队伍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而作为前导部分的“执树舞”,是“绕三灵”活动的开始,也是“绕三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一男一女”组成,有时也为“两男两女”,称为“花柳老人”,他们手执柳树枝(有时也为桑树枝)和牦牛蚊蝇帚,分别在树的左右两边,两面相对,边走边唱。 “执树舞”中的“执”,无论从其内容、动作形式、内涵、精神实质,以及服饰、道具还是角色构成以及音乐构成上,都体现出浓厚的白族特色。然而作为“绕三灵”前导部分的“执树舞”多年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没有从“绕三灵”中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甚至在民间曾一度被误会为“一夜情”。 “执树舞”涵盖了“绕三灵”中包含的原始农耕崇拜、神树崇拜、社祭、女阴崇拜、生殖崇拜等多方面内容,是“绕三灵”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其中作为白族“女阴”崇拜与“神树”崇拜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不容忽视。它所包含的舞步,“脚勾脚”、“胯合胯”、“心合心”,摇柳树枝、桑树枝,甩牦牛尾等动作,曾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苍山岩画中,这说明“执树舞”与原始的巫觋祭祀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这些舞蹈动作也是对男女交媾动作的模拟。而“执树舞”中的男女合舞,男女对歌以及情人相会等,则表现出白族文化中对人性自由的最大尊重。 本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笔者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思路。笔者选择“执树舞”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特征及其价值的研究,为“执树舞”的保护、传承作出贡献。 第二章对大理白族“执树舞”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阐述和分析,从“绕三灵”的历史源流;白族“执树舞”与白族人文地理的关系;“执树舞”的起源及别称这三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执树舞”的起源,以及“执树舞”又称为“桑林舞”“花柳舞”的原因。 第三章是大理白族“执树舞”的艺术构成,从“执树舞”的节拍;舞步;舞蹈特征;音乐及唱词;独特的对唱曲目;“执树舞”舞蹈服饰、表演道具等七方面进行阐述,展现出“执树舞”舞步的独特性,以及舞蹈服饰的特殊性,尤其突出了女性舞者的重要地位。对舞蹈道具的叙述,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 第四章是大理白族“执树舞”的文化内涵。从白族“执树舞”与白族农耕习俗的关系;“执树舞”中的“神树”;“执树舞”中“太阳膏”与“葫芦”的农业象征意义;“执树舞”与白族的生殖崇拜习俗;“执树舞”与白族婚恋习俗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对“执树舞”中柳叶、桑叶与女阴崇拜的分析,是以往“绕三灵”研究中未曾提及的。 第五章是白族“执树舞”的文化价值。从“执树舞”的民俗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尤其是文章最后提出的白族“执树舞”的娱乐价值和社交价值,以及“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对“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理白族 “执树舞” “绕三灵” 文化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一) 研究理论与现场调查13-14
  • (二) 研究思路14-16
  • 第二章 白族“执树舞”的文化生态环境16-23
  • 一、“执树舞”及相关民俗16-19
  • (一) “绕三灵”的历史源流16-18
  • (二) “执树舞”在“绕山灵”中的地位18
  • (三) “执树舞”与白族人文地理的关系18-19
  • 二、“执树舞”的起源及别称19-23
  • (一) “执树舞”的起源19-21
  • (二) “执树舞”的别称21-23
  • 第三章 白族“执树舞”的艺术构成23-39
  • 一、“执树舞”的舞蹈要素23-26
  • (一) 节拍23-25
  • (二) 队列与舞步25-26
  • (三) 舞蹈特征26
  • 二、“执树舞”的音乐要素26-30
  • (一) 音乐及唱词26-28
  • (二) 独特的对唱曲目28-30
  • 三、“执树舞”的其它艺术要素30-39
  • (一) 服饰30-34
  • (二) 表演道具34-36
  • (三) 角色构成36-39
  • 第四章 白族“执树舞”的文化内涵39-48
  • 一、白族“执树舞”与白族农耕习俗39-44
  • (一) 白族农耕文化背景39-40
  • (二) “执树舞”中的“神树”40-43
  • (三) “执树舞”中“太阳膏”与“葫芦”的象征意义43-44
  • 二、“执树舞”与白族生殖崇拜习俗44-45
  • (一) “执树舞”与白族女阴崇拜44
  • (二) “执树舞”中的“葫芦”生殖的崇拜44-45
  • 三、“执树舞”与白族婚恋习俗45-48
  • (一) “执树舞”与“群婚”遗俗45
  • (二) “执树舞”与封建婚姻制度45-47
  • (三) “执树舞”与现代婚姻制度47-48
  • 第五章 白族“执树舞”的文化价值48-53
  • 一、“执树舞”的民俗价值48-50
  • (一) “执树舞”与民俗文化48-49
  • (二) “执树舞”体现了白族的原始祭祀形式49-50
  • 二、“执树舞”的艺术价值50-51
  • (一) “执树舞”的舞蹈价值50
  • (二) “执树舞”的音乐价值50-51
  • 三、“执树舞”的社会价值51-53
  • (一) “执树舞”的娱乐价值51
  • (二) “执树舞”是白族民族认同的纽带51
  • (三) “执树舞”的社交价值51-53
  • 余论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妍;徐人平;邵雨;;大理白族服饰的视觉符号解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01期

2 潘彦君;庄西安;;白族服饰的文化意蕴[J];职业时空;2010年01期

3 赵橹;洱海区域原始农耕文化初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杨知勇;开掘古老心灵的系统工程——评《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丛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李东红;从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695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95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