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与民俗仪式的关联性研究——以土家族为例
本文关键词:传统聚落与民俗仪式的关联性研究——以土家族为例
【摘要】:我们在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聚落的传统空间格局、建筑形式、以及环境遭到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景观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消亡的可能。如何留住民族的记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该文试图从民俗仪式的视角去研究传统聚落,探讨传统聚落中所体现的民俗特征,增加人们对乡土聚落传统文化生活的心灵渴望,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民俗仪式 关联性 土家族
【分类号】:K892.3;TU982.29
【正文快照】: 民俗是某个特定环境范围内的民众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依靠人们对祖先、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借助神话故事、传说以及风俗习惯得以流传,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新文化运动以来,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人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丽;;近现代柳州“新农村建设”的防御性建筑及其特点[J];重庆建筑;2013年04期
2 李生;莫晓静;;传统节日民俗庸俗化背后的价值观微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李宏亮;吴永强;;新时期中国民俗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当代文坛;2015年01期
4 邱红革;;当民俗文化遇见电影艺术——中国民俗性电影评析[J];电影文学;2015年01期
5 薛文成;;作为感悟、说明与呈现民众生活的民俗学[J];才智;2015年11期
6 宁明;;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民间信仰[J];东岳论丛;2015年05期
7 先巴才让;;青海热贡“霍纳”地区的宗教民俗研究——以“五月嘛呢”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5年18期
8 张勃;;风俗与善治: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李晓峰;旅游开发与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新建筑;2003年02期
2 张国梅;中国古代传统聚落的生态环境探析[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3 常青;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J];建筑师;2005年03期
4 周凡;王建;;传统聚落区旅游开发的反思——生活的不可臆想性[J];中外建筑;2007年10期
5 谢珂珩;;四川羌族传统聚落研究[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6 李向北;郭庆国;;探寻传统聚落街道“原风景”[J];中华建设;2008年02期
7 严钧;黄颖哲;任晓婷;;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8 李红;周波;陈一;;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9 吴柳琦;刘永丽;;中国传统聚落选址研究——以卫辉小店河清代民居群为例[J];河南科技;2010年11期
10 陈琦;;屏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美与时代(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王辉;;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传统聚落的调查与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王小斌;;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探析[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逵;张钰;杨雪松;;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许飞进;杨大禹;左明星;;思想史视野下建水团山村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更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张祺;胡莹;;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更新与再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婷;;由传统聚落特征出发的白族聚落更新策略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川;;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的构建经验探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祖群;赵荣;杨新军;黎筱筱;马秋芳;张宏;;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严钧;梁智尧;赵能;;基于现代建筑技术分析方法的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上甘棠古村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兰玲;;摩梭传统聚落研究初探[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定海;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6 汤莉;我国湿热地区传统聚落气候设计策略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烨;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传统聚落空间演进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俞曦;基于数字技术的传统聚落规划与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雨帆;青岛滨海地区传统聚落及其气候适应性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宇倩;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一帆;村镇传统聚落中的环濠形态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年
7 黄平;传统聚落文化的旅游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张所根;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自力型模式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9 徐贤如;传统聚落环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1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73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