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与抑制

发布时间:2017-08-26 11:34

  本文关键词: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与抑制


  更多相关文章: 维吾尔族 社会分类 民族刻板印象 激活效应 抑制控制


【摘要】:刻板印象至今一直是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民族刻板印象是一种具体化的刻板印象,一种以民族文化和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具有一般刻板印象的特征,其在民族或是族群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民族交往和互动的重要心理机制。族群之间若存在过多的消极民族刻板印象,势必产生族群偏见以及不和谐的族群互动心理。我国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当前族群成员互动时仍然持有一定程度的民族刻板印象。探析民族刻板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抑制作用,使更清晰了解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及其抑制机制,为族群关系的理论的建构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依据。依据民族刻板印象系列加工的理论,研究者通过两个研究分析了民族刻板印象的加工过程,即从社会分类到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再到民族刻板印象的抑制过程。研究者把族群面孔刺激作为直接的族群类别线索,在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揭示其发生和发展过程。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访谈法、自由联想法和等级评定法,对226名汉族大学调查分析,获得了当前汉族群体对维吾尔族群体持有的民族刻板印象内容,同时提取后续实验研究的特质词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汉族群体对维吾尔族群体成员持有明显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民族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系列评价启动范式,以汉族和维吾尔族成人面孔作为族群类别启动项,主要揭示了民族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实验1,选取了54名汉族大学生,行为数据的结果发现:在维族面孔启动条件下,被试刻板印象试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刻板印象试次,而在汉族面孔启动条件下,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族群面孔分类时激活了相应的民族刻板印象。实验2,运用ERP技术,记录了21名汉族被试特质词效价判断时的反应时和脑电活动,ERP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族群面孔加工阶段,汉族面孔和维族面孔诱发的N170(150-190ms)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汉族面孔比维族面孔诱发的更大的P250(235-265ms);在维族面孔启动下,刻板印象的比非刻板印象条件诱发更大的P300(345-480ms)波幅,非刻板印象比刻板印象条件的P300潜伏期更长,而在汉族面孔启动条件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特质词判断阶段,维族面孔启动下,刻板印象比非刻板印象条件诱发的更正的P2(155-265)波幅,而非刻板印象比刻板印象诱发更负的N2(270-350ms)波幅,而在汉族面孔启动下,他们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2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民族刻板印象的抑制过程,采用系列评价启动范式与“go-stop”信号实验范式相结合,选取46名汉族大学生被试,结果发现,在“go”试次中,维族面孔启动条件下,被试刻板印象试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刻板印象试次,而汉族面孔启动条件下,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stop”试次中,维族面孔启动时,刻板印象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高于非刻板印象试次,而在汉族面孔启动时,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个体在民族刻板印象激活之后产生了相应的抑制行为反应。基于对以上三个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讨论,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汉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群体成员持有明显的积极和消极民族刻板印象;(2)族群分类信息可产生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3)族群面孔类别化加工过程中,P250是族群面孔鉴别与分类的优势性成分;且P300是民族刻板印象激活的重要指标;民族刻板印象开始于早期知觉阶段。(4)民族刻板印象是一个系列的加工过程,民族刻板印象激活后存在刻板印象抑制行为倾向。
【关键词】:维吾尔族 社会分类 民族刻板印象 激活效应 抑制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引言13-15
  • 1 文献综述15-30
  • 1.1 民族刻板印象的概念15-17
  • 1.1.1 刻板印象的概念和作用15
  • 1.1.2 民族刻板印象的概念和影响15-16
  • 1.1.3 民族刻板印象的形成16-17
  • 1.2 民族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17-23
  • 1.2.1 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17-19
  • 1.2.2 民族刻板印象在群体关系中的作用19-22
  • 1.2.3 民族刻板印象的加工机制研究22-23
  • 1.3 民族刻板印象的认知加工过程理论23-24
  • 1.3.1 民族刻板印象认知加工的阶段性理论23
  • 1.3.2 民族刻板印象的双加工模型理论23-24
  • 1.4 民族刻板的激活与抑制效应24-27
  • 1.4.1 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24-26
  • 1.4.2 民族刻板印象的抑制控制26-27
  • 1.5 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范式27-30
  • 1.5.1 民族刻板印象内容的研究范式27-28
  • 1.5.2 民族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范式28
  • 1.5.3 民族刻板印象抑制的研究范式28-30
  • 2 问题提出及其研究方案30-35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30-32
  • 2.1.1 忽视以族群面孔作为民族刻板印象加工的直接分类来源30
  • 2.1.2 较少研究从连续动态的视角分析民族刻板印象的加工过程30-31
  • 2.1.3 忽略了族群之间接触程度的控制31
  • 2.1.4 缺乏民族刻板印象的抑制控制机制的研究31-32
  • 2.1.5 民族刻板印象是否发生在早期知觉阶段32
  • 2.1.6 研究方法单一32
  •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32-33
  • 2.3 研究目的和假设33
  • 2.4 研究方案33-35
  • 3 预研究35-40
  • 3.1 研究目的35
  • 3.2 汉族对维族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35-36
  • 3.2.1 研究工具与程序35
  • 3.2.2 数据处理与统计35-36
  • 3.2.3 结果分析36
  • 3.3 研究材料的提取36-38
  • 3.3.1 刻板特质词36-37
  • 3.3.2 非刻板特质词37-38
  • 3.4 讨论38-40
  • 4 研究一民族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40-51
  • 4.1 实验1民族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行为研究证据40-43
  • 4.1.1 研究目的40
  • 4.1.2 研究方法40-41
  • 4.1.3 结果与分析41-42
  • 4.1.4 讨论42-43
  • 4.2 实验2基于面孔分类的民族刻板印象激活效应43-51
  • 4.2.1 研究目的43
  • 4.2.2 研究方法43-45
  • 4.2.3 结果45-49
  • 4.2.4 讨论49-51
  • 5 研究二民族刻板印象的抑制51-55
  • 5.1 研究目的51
  • 5.2 研究方法51-52
  • 5.2.1 被试51
  • 5.2.2 材料51
  • 5.2.3 实验设计51
  • 5.2.4 实验程序51-52
  • 5.3 结果与分析52-54
  • 5.4 讨论54-55
  • 6 总讨论55-59
  • 6.1 讨论55-57
  • 6.1.1 族群面孔信息对民族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55
  • 6.1.2 族群面孔加工的本族效应55-56
  • 6.1.3 民族刻板印象发生于早期知觉阶段56
  • 6.1.4 族群接触程度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56-57
  • 6.1.5 民族刻板印象的意识性反应抑制57
  • 6.1.6 民族刻板印象加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7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57-59
  • 7 研究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8
  • 附件:68-77
  • 附件 1:预研究中访谈材料68-69
  • 附件 2:预研究中调查问卷69-74
  • 附件 3:实验中的调查问卷74-75
  • 附件 4:被试知情同意书75-76
  • 附件 5:实验研究材料76-77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77-78
  • 后记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钢;杨富强;;“重叠共识”视域下多元民族关系的正向生长[J];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2 杨晓莉;刘力;赵显;史佳鑫;;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3 杨玲;张更生;赵鑫;;海洛因依赖者抑制控制功能的损伤机制及其可逆性[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4 高承海;党宝宝;万明钢;;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刻板印象之比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高承海;万明钢;;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年02期

6 杨晓莉;刘力;崔淼;杨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研究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张晓斌;佐斌;;基于面孔知觉的刻板印象激活两阶段模型[J];心理学报;2012年09期

8 贾磊;罗俊龙;肖宵;张庆林;;刻板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9 李森森;龙长权;陈庆飞;李红;;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10 马q谀,

本文编号:741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741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