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列宁的民族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7-27 05:35

  一、新中国成立前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一)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对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的影响
  孙中山早年的民族思想中有着浓重的“反满”气息,这从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口号的提出也标志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1904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同年10月的《<民报>发刊词》中他将这个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就是“旧民族主义”。然而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就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由“旧民族主义”发展为“新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反满”,而是“反帝”。孙中山还认为世界各民族不仅平等,而且要互相帮助。促使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向前发展的因素,除了他自身深化了对封建专制政权和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宁的民族思想的影响。
  列宁曾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就是现在的全世界已经化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人数甚少的、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也就是说,帝国主义已经在世界上建立起了殖民体系,所有遭受压迫的民族都应当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作为民族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反帝也是当时的中国首先应当完成的任务。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孙中山逐渐修正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由“反满”转变为“反帝”,排满思想渐渐减弱,并且重视恢复民族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二)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与之前人们的观点不同,列宁认为殖民地问题和民族问题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而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是紧密相连的。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作的题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的报告中有如下阐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民族问题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力量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步应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并在这一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但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当时的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也做出过自己的努力,但是最后没有成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历史的落到中国无产阶级的肩膀上。而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和民族问题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的一系列论述,无疑给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无产阶级如何开展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无产阶级正是与广大农民结成坚实的联盟,团结资产阶级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才逐渐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二、新中国成立后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影响上。
  列宁民族主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族自决权,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即各个被压迫民族有摆脱异族压迫,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权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自决权则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人民拥有参与决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发展到现代,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所以各民族间的统一始终是主流。而如何在维护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少数民族的自决权,让少数民族尽可能多的拥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就从实际出发,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自己的民族政策,即各少数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利,这包括立法权、对上级国家机关指令的变通权、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经济建设的自主权、发展教育科技的自主权、保护环境的自主权等等。中央政府赋予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如此丰富的自治权,就是为了尽量能够使少数民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
     

 



本文编号:7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7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