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8:05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土社会 互助组织 红白喜事会 寿缘会


【摘要】:乡土互助由来已久。民国时期互助组织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婚丧互助组织便在民国乡村社会中广泛存在。但是对于婚丧互助组织的关注甚少。本文即以乡村婚丧互助组织为探讨对象,以乡土社会的人际交往为落脚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乡土社会出发,分析了婚丧互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民间互助结社的发展既受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亦与官方政治宣传有关联;以民国特殊历史环境为背景,分析了乡土婚丧互助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呈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基于乡土社会的传统,对孕育在乡土社会之中的婚丧互助组织的运行逻辑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展现出在“熟人社会”下运行特征;在近代由传统社会的解构和向西式社会渐变的过程中,观察分析了婚丧互助组织形式出现的变化,突出寿缘会作为新式组织的发展演变,并探讨了产生其历史命运的原因;对婚丧互助组织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评析,肯定了在传统乡村社会状况之下,乡村婚丧互助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文通过对婚丧互助组织探讨表明:婚丧互助组织产生于熟人社会的文化传统,在其具体运行上表现为小范围的熟人信用。通过与“寿缘会”的对比进一步表面,传统熟人社会下的小团体组织有着其本身的天然优势。正是这种优势的存在,才使得婚丧互助以至于其他的互助组织形式自出现至今仍然存在于基层社会中。
【关键词】:乡土社会 互助组织 红白喜事会 寿缘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8;K892.2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 研究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4
  • 三.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等14-16
  • 第一章 互助组织存在的社会情境16-25
  • 第一节 历史情境:婚丧互助的传统延续16-21
  • 第二节 社会环境:民国时期婚丧互助的现实需要21-25
  • 第二章 传统婚丧互助组织的存在形态25-39
  • 第一节 专门性的婚丧互助组织——老人会、红白喜事会26-33
  • 第二节 兼有婚丧互助功能的组织——合会与其它33-39
  • 第三章 传统互助形式的乡土性与变迁39-56
  • 第一节 熟人社会:村落形态下的乡土传统39-44
  • 第二节 新式组织:近代社会下传统形态的变迁44-56
  • 第四章 婚丧互助组织的价值评析56-63
  • 第一节 维持生活需求的乡土保障56-59
  • 第二节 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分析59-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73
  • 附录73-80
  • 后记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军;;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建伟;王景新;;海南农民互助组织的发育与成长——来自潭门渔民协会的经验和启示[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鄢军;方齐云;;个体行为、保障组织与最低生活保障:理论与实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强;;论互助基金组织在缓解农村贷款难问题中的作用[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实行科学引导 加强服务管理 全面推动农技协工作再上新台阶[A];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4年

6 黄晓雷;刘宇;曲容燕;郝利华;孟欣;;临终癌症患者家属与护士有关信息支持情况的对比研究[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董建辉;石奕龙;;畲族宗族文化的现代变迁——以罗源八井村为例[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计长远;杨静;;资阳市发展温州蜜柑产业的思考[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叶明勇;;对毛泽东肯定1951年山西试办合作社的再认识[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席晓娟;;合作社制度的和谐理念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卓明;让互助组织发挥作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2 记者 沙默 报道组 魏盛辉 林小勇;咱村有个自助创业小银行[N];温州日报;2010年

3 霍侃;农户资金互助组织亟待法律“正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霍侃;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静待操作细则[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郑尚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N];金融时报;2010年

6 张培辉;山东: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助力新农村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晓敬;特别的爱,让我们一起坚强[N];辽宁日报;2007年

8 铁军;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N];东方城乡报;2007年

9 记者 黄春梅 通讯员 颜华;杨岔路社区自发成立党员互助组织[N];三峡日报;2009年

10 田文会;谁来引导农村资金互助[N];财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婷婷;20世纪上半期山东乡村互助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慧娟;维吾尔族妇女民间互助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宋彦峰;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俊丰;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建东;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内生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田李静;农户参与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广清;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东霞;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崔效军;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明珠;陕西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航婷;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0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10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