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与群格补偿——一个藏族村落的信息消费民族志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交网络与群格补偿——一个藏族村落的信息消费民族志研究
【摘要】:本文以一个藏东地区的农业村落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群格理论分析信息化交往媒介的引入如何同当地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同构,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化社交对于这个村落的结构性变迁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人际交往产生何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社会转型与村民文化自觉的意义。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交网络 微信 群格
【基金】: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传统社会整合方式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XC1305
【分类号】:C95;C912.3
【正文快照】: 社交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继搜索以后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其真正带来了一场社交网络革命。移动社交网络对于人类社会的改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每个人都在社交网络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的结合,以及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中对自己的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飞;新时期的藏族民间歌谣研究综述[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2 黄福开;论藏药浴的学术内涵及其发展[J];中国藏学;2002年02期
3 陈默;;西藏村落公共空间与村民阶序——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4 赵国栋;;西藏传统茶文化的社会纽带作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5 林俊华;青藏高原上的牦牛与牦牛文化[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杨全富;宗教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李智信;;西周初年的大和会与现代社火[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8 陈默;;西藏村落公共空间与村民阶序——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J];人权;2010年04期
9 贡觉;才旦曲珍;;民俗:文化的表演——以藏族哈达礼仪民俗为例[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年04期
10 王世韦;;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探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代吉;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洁;藏族天葬文化的伦理意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广辉;拉萨乃琼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李贞;青藏高原题材山水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完曼格桑;乃琼护法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韩振中;汉藏佛教法器设计艺术交流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巨豪;缪文升;;新型社交网络风险预警探讨——基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朱振;;社交网络时代的芦山地震[J];中国西部;2013年13期
3 ;警惕“渗透性社工”现象[J];计算机与网络;2012年19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静;让社交网络成为救灾正能量通道[N];经济日报;2013年
2 胡红梅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人员;政务微博的发展新阶段[N];经济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施建;社交网络“裂变式”传播:救灾中的信息巨流与纠错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4 周虎城;管理社交网络需要政治智慧[N];南方日报;2011年
5 沈阳;官员群体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N];贵阳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98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8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