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县浪堤乡哈尼奕车人红米的环境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5:24
本文关键词:云南红河县浪堤乡哈尼奕车人红米的环境人类学研究
【摘要】:红米是水稻中一种特殊生态类型的品种,因米皮呈红色而得名。我国红米品种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历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农业遗产,值得加以发掘、研究和利用。云南红米资源分布广泛,在云南地域上均有分布。居住在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奕车人,从事山区梯田稻作生产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耕种着传统的红米品种。梯田红米种植是奕车人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奕车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奕车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对于奕车人来说,红米饭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是民族精神的支柱。奕车人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红米这一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而展开的,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都与红米息息相关,它是奕车人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与凝聚。对奕车人在长期的梯田红米种植中所形成的传统生态知识及传统农耕文化进行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浪堤乡为田野点,主要运用环境人类学的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同时也应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农学、植物学、语言学、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对哈尼族奕车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对奕车人传统的红米种植及相关的民俗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来剖析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与对资源的利用。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奕车人传统的农耕文化,进而发现其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可持续性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为现代农业文明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序论,详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对红米和奕车人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及田野点概况;第二章对奕车人传统的红米种植及现代变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三章围绕红米与奕车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四章从经济、生态、文化与社会四个方面对红米种植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通过对前文的总结分析,对梯田红米种植及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浪堤乡 奕车人 红米 环境人类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S-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图片一览7-9
- 第一章 导论9-21
- 一 研究背景9-11
- 二 研究综述11-16
- 1 红米相关研究11-14
- 2 奕车人相关研究14-16
- 三 研究方法及意义16-18
- 1 研究方法16-17
- 2 研究意义17-18
- 四 田野点概况18-21
- 第二章 红河县浪堤乡哈尼族奕车人的红米种植21-30
- 一 环境对红米的影响21-27
- 1 自然环境21-23
- 2 社会环境23-24
- 3 耕作制度24-26
- 4 灾害对红米种植的影响26-27
- 二 现代性建构27-30
- 1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27-28
- 2 人地矛盾28-29
- 3 劳务输出29-30
- 第三章 红米与哈尼族奕车人的社会生活30-41
- 一 红米与奕车人的生存关系30-33
- 二 红米与奕车人的传统节日33-41
- 第四章 红米种植的价值体系41-48
- 一 经济价值41-42
- 二 生态价值42-44
- 三 文化价值44-46
- 四 社会价值46-48
- 第五章 结论48-50
- 附录50-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从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和谐性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侯卫东;;从遗产中的“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J];东南文化;2010年03期
3 徐旺生;;《云南稻作源流史》读后[J];古今农业;2005年04期
4 何大勇;;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生态学知识的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5 陈燕;;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6 王子平;;中国红米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7 高明乾,刘素婷;粮食作物古汉名训诂(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考古;1997年09期
9 侯甬坚;;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调查和推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毛佑全;哈尼族奕车人婚姻、家庭形态透视[J];民族艺术研究;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994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947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