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国农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农业科技类期刊)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4-11-06 21:01
中国农业科学
刊名: 中国农业科学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主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578-1752
CN:   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复合影响因子:2.241
综合影响因子:1.36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创刊时间:196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屈冬玉,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方智远,著名美籍农业科学家耿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等分别出任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还有以两院院士和资深农业科学家为主的阵容强大的顾问组织及海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

读者对象

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主要栏目

中国农业科学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园林··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栏目。

影响力

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2011年连续6次遴选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多年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他引率等指标一直居于同行业期刊最前列或前列位次。2011年,综合评价总分为90.7分,在全国199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位 (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1999-2008年连续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3-2014年继续获此基金资助。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农业学术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为1.174,总被引频次达到7399,在农业科技类期刊中排名第一。据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年下载量达29.04万次。2000年开始自建本刊网站,并实现全部开放获取(OPEN ACCESS)
他引率指标多年来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响因子数据主要是以他刊引用为主获得的,自引率仅占极小的比例。

收录情况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 (CSTPCD)、中国知网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台湾华艺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 Abstracts数据库 (CABI) 、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等。

获奖情况

1999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期刊奖”称号;
2001年获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双高期刊”(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称号;
200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05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10年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称号;
2009年获中国期刊协会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02—2012年共10次荣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一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1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12年获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
200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列农林科技类期刊第一名;
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2004年获中国农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特等奖”;
2006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特等奖”;
2008—2012年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一、二、三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

历史沿革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
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
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
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2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3投稿方式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请按照文内作者顺序提供全部作者信息,特别是通信作者信息。若无法正确填写通信作者信息,请务必在给编辑部留言中说明。
稿件要求
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
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章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4写作要求

  1.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2.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3.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起草者.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5. 作者简介:建议提供全部作者简介,最好说明对论文的贡献以便于读者了解和联系。作者简介内容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通信作者应为基金课题主持或学生导师。

5投稿前准备

  1. 按照征稿简则中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
  2. 文件较大时,需上传PDF格式文件,请将论文转换为PDF格式文件备用。
  3. 下载“版权转让协议”,填写并按照要求签字盖章后,邮寄至编辑部(或扫描/照相获取电子版,在投稿过程中作为投稿附件上传);
  4. 登录中国农业科学主页点击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如果是新作者(即第一次投稿),请先注册,如果已经拥有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输入登录即可。

6投稿注意事项

  1. 如遇下列情况,恕我刊不做收稿处理,统一退稿:
      ①论文内容及研究方向与我刊偏离我刊宗旨;
      ②对他人文献未做合理引用,文本重复率过高;
      ③缺少版权转让协议;
      ④版权转让协议中未按要求全部作者亲笔签名;
      ⑤版权转让协议中必选项未填写;
      ⑥版权转让协议上通信作者所在科研主管部门未签章;
      ⑦签章不清无法辨认。
  2. 投稿时请将文中与作者相关的信息全部删除。
      请按照要求,仔细查看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后再进行投稿,以免在投稿环节耽误时间,延误您的稿件审理进程。


    文章风格请参考
    2014年21期
    目次
     

    高效、安全、规模化转基因技术:机会与挑战

    万建民;黎裕4139-4140

    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张欣;付亚萍;周君莉;郭秀平;刘文真;吴洁芳;吴传银;万建民4141-4154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高晓容;王春乙;张继权;温煦4257-4268

    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何光源;王轲;林志珊4155-4171

    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刘允军;贾志伟;刘艳;张登峰;黎裕4172-4182

    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刘传亮;田瑞平;孔德培;李凤莲;商海红;陈秀军4183-4197

    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侯文胜;林抗雪;陈普;贾志伟;周扬;于洋;刘雁华4198-4210

    三叶草斑潜蝇幼期密度效应及其与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

    益浩;王凯歌;张林雅;雷仲仁;罗宏伟;廉振民;周国启4269-4279

    猪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牟玉莲;阮进学;吴添文;程英;魏景亮;樊俊华;李奎4211-4223

    牛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轨迹和展望

    孟庆勇;刘春城;王萌;张阔;戴蕴平;郭英;费菁;李宁4224-4233

    稻叶表面特性及雾滴在倾角稻叶上的沉积行为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4280-4290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特征与容量分析

    蔡岸冬;徐香茹;张旭博;徐明岗;张文菊4291-4299

    氮素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

    王雪;张阔;孙志梅;苗泽兰;刘欢;马文奇4300-4308

    白菜硫代葡萄糖甙合成中MAM的进化分析

    刘锦;张冀芳;梁建丽;程锋;武剑;王晓武4309-4317

    苹果光响应转录因子MdHY5表达及蛋白互作分析

    李慧峰;王小非;冉昆;何平;王海波;李林光4318-4327

    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研究进展

    刘明军;张雪梅;李文蓉;黄俊成;汪立芹4234-4245

    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武永峰;胡新;钟秀丽;吕国华;任德超;宋吉青4246-4256

    高压处理对鲜切果蔬品质与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学杰;叶志华4328-4340

    鸭梨PAL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和机械伤害过程中的表达

    闫洪波;程玉豆;何近刚;葛文雅;杨坤;关军锋4341-4348



本文编号:9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ongyeqikan/beidahexin/9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