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抗旱拌种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6 03:52
【摘要】:本研究以高分子吸水性树脂、黄腐酸、复合稀土、黄原胶、低毒杀菌杀虫剂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备了新型复合抗旱拌种剂;同时研究了复合抗旱拌种剂对金穗3号、先玉335和豫玉22号玉米幼苗生长及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素法,通过测定玉米幼苗生长指标,确定了复合抗旱拌种剂中吸水性树脂、黄腐酸和复合稀土等单一物料的最佳复配量及复合抗旱拌种剂与玉米种子的最佳拌种质量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抗旱拌种剂中复合稀土含量为3g/L,黄腐酸含量为50g/L,吸水树脂含量为30g/L,药种质量比为1:20时,玉米生长最旺盛。其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通过测定玉米幼苗生长指标,确定了复合抗旱拌种剂中吸水性树脂、黄腐酸和复合稀土等单一物料的最佳复配量及复合抗旱拌种剂与玉米种子的最佳拌种质量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稀土最佳配量为2.03g/L,黄腐酸最佳配量为59.62g/L,吸水树脂最佳配量35.89g/L,药种最佳质量比为1:23.18。最后,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样方试验,分别研究了复合抗旱拌种剂对玉米幼苗生长及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抗旱拌种剂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根系发育,增加玉米幼苗鲜重和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田样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水分含量增高0.12%~0.40%;容重增加4g/L~26 g/L;粗蛋白增加0.27%~0.96%;粗脂肪降低0.10%~0.33%;粗淀粉降低0.42%~1.93%;赖氨酸增加0.03%~0.09%。玉米穗长增加1 cm~1.74cm;穗粗增加0.04cm~0.41cm;秃尖缩短0.18cm~0.58cm,穗行数增加0~0.7行,行粒数增加1.8粒~3.3粒,穗粒数增加30粒~79粒,百粒重增加0.14 g~1.884 g,产量增加5.58%~14.65%,产值增加1252.17~3977.83元/hm2。所研制的复合抗旱拌种剂具有抗旱、保水、黏附性强、易于拌种等功能,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改良玉米果穗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提高玉米产量。
【图文】:
土含量对米种子出芽的影响
2.3.1.2 土对 米幼苗鲜物质重的影响图 2.3 土含量对 米幼苗鲜物质的影响由图2.3 可知,抗旱拌种剂中复合稀土含量为3g/L时,玉米幼苗的鲜物质重显著高于复合稀土含量为2g/L、5g/L、1g/L(p<0.05)时的鲜物质重,而与复合稀土含量为4g/L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稀土含量为4g/L时,,玉米幼苗的鲜物质重显著高于复合稀土含量为1g/L(p<0.05)时的鲜物质重,而与复合稀土含量为2g/L和5g/L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复合稀土含量的增加,玉米幼苗鲜物质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合稀土含量对玉米幼苗鲜重高低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复合稀土含量为3g/L> 4g/L> 2g/L>5g/L>1g/L,复合稀土最佳复配量为3g/L。2.3.1.3 土对 米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图 2.4 土对 米幼苗干物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S351.1
本文编号:2629352
【图文】:
土含量对米种子出芽的影响
2.3.1.2 土对 米幼苗鲜物质重的影响图 2.3 土含量对 米幼苗鲜物质的影响由图2.3 可知,抗旱拌种剂中复合稀土含量为3g/L时,玉米幼苗的鲜物质重显著高于复合稀土含量为2g/L、5g/L、1g/L(p<0.05)时的鲜物质重,而与复合稀土含量为4g/L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稀土含量为4g/L时,,玉米幼苗的鲜物质重显著高于复合稀土含量为1g/L(p<0.05)时的鲜物质重,而与复合稀土含量为2g/L和5g/L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复合稀土含量的增加,玉米幼苗鲜物质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复合稀土含量对玉米幼苗鲜重高低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复合稀土含量为3g/L> 4g/L> 2g/L>5g/L>1g/L,复合稀土最佳复配量为3g/L。2.3.1.3 土对 米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图 2.4 土对 米幼苗干物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S3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占斌,万会娥,邓西平,张国桢;保水剂在改良土壤和作物抗旱节水中的效应[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4期
2 罗广华,王爱国,邵从本,郭俊彦;高浓度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报;1987年02期
3 魏良明,贾了然,胡学安,赵发欣;玉米抗旱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年04期
4 刘金刚,沈秀瑛,张烈,张正军;外源脱落酸对玉米抗旱性影响初探[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年06期
5 宋凤斌,阎璇玲,徐辰,戴俊英;MOC抗旱剂叶面喷施增强玉米耐旱性机理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宋凤斌,戴俊英,闫璇玲;MOC抗旱剂对干旱下玉米耐旱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1995年01期
7 施维富,何海芬,黄洪运,张勇,李磊,李雪琴;抗旱拌种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石河子科技;2003年05期
8 徐福利,严菊芳,王渭玲,张建新;MFB多功能抗旱剂在旱地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杜捷,陈军,孙其钧,王云普;不同包衣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敏,姚维传,张从宇,司文会,谢辉;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62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2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