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等高耕作和土壤结皮对河北省黄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09 02:57
【摘要】:土壤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在降雨打击和径流压实作用下形成的致密结构,等高耕作是人们经常用来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式之一。关于等高耕作和土壤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的作用研究多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而较少涉及到河北省黄土区;并且目前多是单独研究各因素在坡面产流产沙中的作用,而较少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河北省黄土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等高耕作和土壤结皮在坡面产流产沙中的作用,以及耕作方式和土壤结皮的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相比直线坡,等高耕作能够延缓坡面产流,减少坡面径流量。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大,等高耕作减少坡面径流的能力逐渐降低。并且相比直线坡,等高耕作可以减少坡面产沙量,特别是在缓坡和小雨强下。(2)相比土壤无结皮,土壤结皮促进坡面产流,并且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大,土壤结皮对坡面产流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在降雨侵蚀过程中,土壤结皮仅一定程度上抑制坡面产沙。侵蚀发生前期,土壤结皮首先抑制坡面产沙;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大,土壤结皮促进坡面产沙。研究发现,随着坡度增大,土壤结皮与土壤无结皮坡面的产沙总量差距逐渐减小,在20°坡时,土壤结皮坡面产沙总量仅是土壤无结皮坡面的1.05倍,两者差异不显著。30 mm/h降雨强度下,土壤结皮坡面产沙总量较土壤无结皮坡面减少39.37%;而60 mm/h降雨强度和90 mm/h降雨强度下,土壤结皮坡面产沙总量相比土壤无结皮坡面分别增加38.65%和11.08%。垄高影响土壤结皮在坡面产沙中的作用,垄高较低时,土壤结皮增加坡面产沙量;垄高较高时,土壤结皮减少坡面产沙量。(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降雨强度、坡度与径流量、产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耕作方式与径流量和产沙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结皮与径流量、产沙量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降雨强度、坡度、耕作方式、土壤结皮在单个因素作用时,对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影响极显著(P0.01)。两因素组合时,降雨强度×坡度对坡面径流量、产沙量的影响不明显。三因素交互作用下,降雨强度×坡度×耕作方式、降雨强度×坡度×土壤结皮对坡面径流量、产沙量无显著性影响。而四因素共同作用时,降雨强度×坡度×耕作方式× 土壤结皮对坡面径流量和产沙量影响极显著(p0.01)。
【图文】:

等高耕作和土壤结皮对河北省黄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作用


一l研究技术路线图

等高耕作和土壤结皮对河北省黄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作用


图3-2不同坡度下不同耕作方式坡面径流总量逡逑Fig.3-2邋Total邋runoff邋yield邋of邋different邋tillage邋measures邋under邋different邋slopes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金鱼;;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侵蚀与降雨产流关系[J];人民黄河;2015年10期

2 胡霞;;红壤结皮发育特征及其与土壤溅蚀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6期

3 马波;由政;吴发启;李占斌;;种植大豆条件下土壤结皮对坡耕地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年03期

4 刘琳;刘前进;于兴修;;横坡垄作细沟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绿色科技;2015年04期

5 胡尧;;土壤结皮对西南横断山区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6 马琳琳;安娟;刘前进;;横坡垄作壤中流条件下垄高对径流态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6期

7 吴秋菊;吴佳;王林华;吴发启;;黄土区坡耕地土壤结皮对入渗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5年02期

8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赵淦;葛宏力;林敬兰;;不同结皮条件对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9 刘震;;谈谈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运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10期

10 程琴娟;蔡强国;;模拟降雨下黄土表土结皮的侵蚀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浩宏;黄土坡面土壤结皮特征与片蚀耦合关系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吴迪;土壤物理性质的化学调控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瑞;我国四类典型土壤的表土结皮发育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胡霞;表土结皮形成过程特征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55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55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