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紫色土侵蚀细沟输沙、剥蚀过程及与黄绵土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4:33
【摘要】:紫色土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是一种极易侵蚀的高生产力岩性土。该土壤具有质地松软、结构松散、易风化、抗蚀性较差、保水保土能力弱的特点,使得我国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及强度仅次于北方的黄土。细沟侵蚀是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紫色土地区坡面水蚀的重要过程以及小流域泥沙的重要来源,并对流域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最近几十年,关于细沟侵蚀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但紫色土细沟侵蚀研究较少。因此,紫色土细沟侵蚀研究对科学与生产实际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采用土槽模拟细沟侵蚀,研究紫色土细沟侵蚀沿程变化过程、及其与已完成研究的黄绵土侵蚀过程对比,并据此计算土壤剥蚀过程及其与含沙量和沟长的关系。试验数据涉及三个流量水平:2,4和8 L min-1和5个坡度水平:5°、10°、15°、20°和25°。在细沟沟长为0~0.5 m、0.5~1 m、1~2 m、2~3 m、3~4 m、4~5 m、5~6 m、6~7 m、7~8 m、8~10 m及10~12 m间,分段测量侵蚀体积,根据出口处侵蚀泥沙量,计算得到细沟侵蚀分布过程,并用于后续计算剥蚀过程。结果表明:2)紫色土细沟累积侵蚀泥沙量及水流含沙量与细沟沟长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较好地拟合,累积侵蚀量与水流含沙量随细沟沟长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变缓,最终趋于一个稳定值。这种变化趋势在陡坡和大流量条件下更为明显,且累积侵蚀量与水流含沙量的稳定值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试验设置的两个变量因子坡度与流量对输沙过程的影响,坡度的变化对输沙过程的影响更为明显。黄绵土水流含沙量的沿程变化趋势与紫色土相似,将两种土壤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因土壤结构不同导致黄绵土水流可搬运泥沙量较紫色土多,而两者水流中泥沙增加速率基本相同。3)通过紫色土细沟水流含沙量随细沟沟长变化拟合所得参数,推导计算出不同水力工况条件下紫色土细沟侵蚀输沙临界坡长。在坡度较缓(5°、10°)时,即使在大流量条件下,紫色土输沙临界坡长仍较长,范围在11~19m。在坡度较陡时(15°、20°、25°)时,输沙临界坡长就表现较为稳定都集中在4~5m之间。紫色土细沟剥蚀率随细沟沟长的增加呈指数下降,随水流含沙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少。此规律在陡坡和大流量条件下更明显。细沟剥蚀率稳定峰值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减少至最低值(0左右)的速率加快。说明了当细沟下垫面土壤类型确定,在确定的坡度和流量条件下,细沟起始段大部分能量用于泥沙剥蚀作用,即此时具有最大剥蚀能力,剥蚀率最大。随细沟沟长增加,能量逐渐从大部分用于剥蚀作用转化为半剥蚀半运输泥沙,到了细沟后半段,大部分能量用于已剥蚀泥沙的运输,接近水流可承载的最大含沙量,此时剥蚀能力最小,剥蚀率趋近于0。同时通过模型公式指出细沟剥蚀率是坡度、流量、细沟沟长和水流含沙量的函数,很好地得出紫色土细沟剥蚀过程的特征规律。黄绵土与紫色土细沟剥蚀过程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因紫色土黏粒含量多,极易形成团聚体结构,相对黄绵土颗粒大,不易被水流搬运,所以从剥蚀过程看黄绵土剥蚀泥沙量较紫色土高,但两种土壤基本在相似沟长位置达到其水流的饱和泥沙含量,即水流输沙能力。4)研究从细沟剥蚀率的定义出发,根据细沟输沙过程所得结果推导计算了细沟剥蚀率的解析值。将计算得到的细沟剥蚀率解析值与相应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说明试验值与解析值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论证了解析公式推导的正确性,为估算细沟剥蚀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廷武,张晴雯,赵军,Mark A.Nearing;确定侵蚀细沟集中水流剥离速率的解析方法[J];土壤学报;2002年06期

2 刘和平;王秀颖;刘宝元;;人工模拟降雨下细沟与细沟间流速的沿程分布[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3 雷廷武,M.A.Nearing;水流作用下疏松土壤材料中细沟的再生及其临界剪应力的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4 刘俊体;蔡强国;孙莉英;陈俊杰;;黄土坡面细沟流速随细沟发育的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3期

5 严冬春;王一峰;文安邦;史忠林;龙翼;;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J];山地学报;2011年04期

6 刘俊体;孙莉英;张学培;蔡强国;陈俊杰;;黄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7 王龙生;蔡强国;蔡崇法;孙莉英;;黄土坡面细沟与细沟间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泥沙研究;2013年06期

8 和继军;孙莉英;蔡强国;张燕翔;;坡面细沟发育特征及其对流速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年05期

9 陆绍娟;王占礼;谭贞学;;黄土坡面细沟水流剪切力及其侵蚀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6期

10 焦念;王占礼;刘俊娥;谭贞学;王莎;申楠;;黄土坡面细沟水流流速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海鸥;黄土坡面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鹤;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晨沣;近地表水文条件对黄壤细沟临界可蚀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董旭;黄土坡面细沟流水动力学特性及侵蚀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薛姣姣;坡面细沟横断面形态发育与机理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黄钰涵;紫色土侵蚀细沟输沙、剥蚀过程及与黄绵土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张鹏辉;土壤干湿交替中抗侵蚀能力的变化及坡面细沟发育敏感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浩;黄土坡面细沟水流分离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莎;黄土坡面细沟水沙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晴雯;细沟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王龙生;黄土坡面细沟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1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