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信息与气温的夏玉米土壤水分模拟
发布时间:2020-06-15 23:50
【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高产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分之二的玉米种植区依靠自然降水,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的威胁将日益增大。土壤水分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一个重要组分,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水分状况的关键因子,也是作物的水分供应库。对土壤水分的精确定量监测对于干旱的监测预警以及日常灌溉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定量反演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本研究从下垫面能量平衡方程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面遥感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下垫面平均温度(Ts))和气温(Ta)估算土壤有效相对含水量的方法,并利用2014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夏玉米水分控制试验资料对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三叶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各试验处理先后发生了干旱并持续发展。干旱的发生发展导致了夏玉米生长发育延迟、抽雄-吐丝阶段延长和灌浆期缩短,控水处理的各项产量指标均低于自然降水对照;(2)在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Ts-Ta和NDVI能够很好地指示水分亏缺;(3)利用实测资料的模型拟合及验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估算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0-50cm各层的土壤有效相对含水量,其中0-10cm表层的估算精度最高;(4)模型的准确模拟证明了下垫面蒸散比与土壤有效相对含水量呈线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S127
本文编号:271518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S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冯瑶;赵昕奕;;2002—2011年华北平原北部农田缺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王秋玲;周广胜;麻雪艳;;夏玉米叶片含水率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强度持续干旱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5年11期
3 李艳梅;陈秧分;刘玉;高秉博;;基于LMDI和EMD模型的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其波动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4 成林;张广周;陈怀亮;;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干旱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5 李放;沈彦俊;张玉翠;;基于STME模型和MODIS数据的滹滏平原实际蒸散量遥感估算[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8期
6 武晋雯;孙龙_g;张玉书;冯锐;纪瑞鹏;张淑杰;于文颖;;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3期
7 王家强;梁继业;李志军;伍维模;于军;韩路;;利用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反演干旱区土壤干湿状况[J];土壤通报;2014年01期
8 李柏贞;周广胜;;干旱指标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05期
9 吴玮;景元书;马玉平;俄有浩;孙琳丽;郑腾飞;;干旱环境下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响应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3年06期
10 胡猛;冯起;席海洋;;遥感技术监测干旱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71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1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