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菌种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41.4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2-1 堆肥图Fig. 2-1 Compost figure化指标测定及方法采用多点监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每天监测;新鲜堆样用去后,滤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用 TOC 仪进行测定,pH 用 率仪进行测定;堆体含水率的测定采用恒重法;总碳和总样经KCl浸提后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滤液中的NH4+消化法测定干样中的总磷;干样经 HCl-HNO3-HClO4-HF 对钾进行测定;干样经 NaHCO3浸提后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提后用火焰光度法测速效钾[49];堆体有机质含量通过马弗炉子发芽指数(GI)的测定:新鲜堆样用去离子水按照固液比注入到底部铺有滤纸的 9 cm 培养皿中,并在培养皿中均
的变化堆体内微生物活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度在 50℃以上保持 10 d 或在 55℃以上保证堆肥卫生指标合格和堆体腐熟的重要条势基本相同,先经历了升温,到达最高温至室温并与室温趋于一致。T1 和 T2 在第 在第 4 d 温度最高,达 60.20℃。T1、T达到无害化要求。T1 和 T2 在第 12 d 开T2 和 T3 二次升温的最高温分别为 52.95温速率高于 T2、T3,这可能是因为堆体中直接影响堆体中微生物的数量,3 个堆体于其它两个堆体,而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陈同斌,罗维,黄启飞,吴吉夫;中国城市污泥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与土地利用[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2 陈子聪;;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开发利用[J];福建稻麦科技;2007年01期
3 莫测辉,吴启堂,蔡全英,李桂荣;利用城市污泥防治水土流失[J];土壤与环境;1999年01期
4 蔡全英,莫测辉,吴启堂,李桂荣,王伯光,田凯,李拓;城市污泥和土壤中苯并(a)芘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5 ;城市污泥可制节能砖[J];生态经济;2003年07期
6 卢敏洲,丁文,林晓红,刘佳敏;漳州市城市污泥有机肥生产工艺和配方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05年02期
7 邹绍文,张树清,王玉军,刘秀梅,何绪生;中国城市污泥的性质和处置方式及土地利用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8 丁文,卢敏州,林芗华,林晓红,刘佳敏;漳州市城市污泥的农用价值及农业利用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9 申荣艳;骆永明;孙玉焕;章钢娅;李振高;滕应;钱薇;;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的综合生物毒性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0 赵秀兰;卢吉文;陈萍丽;王德辉;;重庆市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及其农用环境容量[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洪强;岳昌盛;余广炜;赵鹏;许晓杰;付建华;;城市污泥在钢铁冶金中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岳昌盛;余广炜;廖洪强;赵鹏;;城市污泥在钢铁行业中的能源化利用分析[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莫测辉;蔡全英;吴启堂;李桂荣;;城市污泥的农用效果及其对水体中氮累积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田冬梅;臧树良;;我国城市污泥的污染特征和资源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周顺桂;;城市污泥制备微生物杀虫剂剂与灭蚊剂[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红莉;周文宗;张硌;李洪涛;;城市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7 吴启堂;卫泽斌;丘锦荣;蒋成爱;;城市污泥植物处理与农业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邹建国;朱俊峰;陈云有;;砖厂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产烧结砖的研制[A];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博览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s
本文编号:277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7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