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好氧堆肥反应装置设计及其效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0-08-14 10:03
【摘要】:本研究基于我国畜禽废弃物及秸秆等原料发酵降解时间长等问题,采用好氧发酵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目的在于缩短发酵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时间,增加其处理量。针对物料混合不均匀、曝气不充分及发酵不彻底等问题,研制一种强化堆料径向流动好氧堆肥反应装置。并对反应装置的保温性能,搅拌性能及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如下:(1)堆肥反应装置:包括主体结构、通风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四部分,核心部件为搅拌器,搅拌器的每个桨叶上表面增设径向拨片,下表面增设曝气孔,增加堆肥物料径向流动,并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强化好氧发酵均匀性与彻底性。反应装置内侧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氧浓度。(2)保温性能:经过14.5h的常规与搅拌两种方式降温,常规降温温差为10.9℃,搅拌曝气降温温差为18.4℃。两种降温方式的温差为7.5℃。反应装置的平均传热系数为1.65w·(m2·k)-1,搅拌曝气5min平均散失的热量为6.49×106J。(3)搅拌性能:TS(总固体含量,Total solids)为70%的硬纸屑与TS为50%的木屑混合搅拌2min,其变异系数为41.25%,搅拌5min与10min后,变异系数分别为9.59%与7.93%,都小于10%表明物料混合均匀,物料搅拌5min后,物料保持一个较均匀的状态。发酵过程中,径向叶片促使物料径向流动,增强物料的流动性,从而加强物料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促使发酵加速进行,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4)发酵性能:对牛粪、玉米秸秆与麦麸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适干质量配比为2:2:1,运用最适原料配比进行堆肥试验,发酵结束时,堆肥混合物料表观表现为由原始黄色带有刺激性气味变为腐殖质气味较浓的深褐色。堆料温度在50℃以上的天数为5.4d,堆料最高温度达到68.4℃。堆肥期间反应装置的各层物料内的氧浓度均大于8%,各层氧浓度标准偏差最大值为0.82,其中变异系数为6.28%,表明氧浓度偏离度较小,各层氧浓度混合均匀。堆体各层pH变化显示为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最终pH下降为8.2,pH指标符合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含水率由堆肥初始的66.77%下降到堆肥结束的32.92%。反应装置内堆体各层有机质降解量分别达到14.22%、14.89%、13.80%,最终各层有机质含量为76.13%、75.45%、76.54%。总有机碳(TOC)由堆肥初始的1.66%上升到堆肥结束的2.26%,总氮(TN)堆肥初始的44.21%下降为堆肥结束的37.68%,C/N由初始的29.92下降为堆肥结束的16.67,C/N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种子发芽指数(GI)堆肥结束上、中、下各层均大于85%,上层最高可达96.59%,因此,堆肥产品达到使用要求。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反应装置的性能更全面的进行综合评价,从筛选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确定各因子的隶属度模糊集、确定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等四个方面对反应装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反应装置的各影响因子的权重降序排序为u1(综合传热系数)u6(平均氧浓度)u3(高温≥50℃持续时间)=u4(C/N)u7(种子发芽指数)u2(混合变异系数)u5(有机质含量),其中综合传热系数与平均氧浓度是影响反应装置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有机质含量对反应装置的影响较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良好等级以上的隶属度为0.658,因此,该反应装置可行性为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李雨松;动态好氧堆肥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2 马平;汪春;;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年10期

3 鄢丰;邢汝明;;果蔬垃圾好氧堆肥小试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年01期

4 黄柳祯;;城市污水污泥好氧堆肥的研究概述[J];广东化工;2017年09期

5 杨柏松;熊文江;朱巧银;;好氧堆肥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6年07期

6 陆伟东;周少奇;;好氧堆肥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自控技术研究应用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06期

7 全宏东;;好氧堆肥试验装置的设计[J];重庆环境科学;1989年05期

8 孙夕香 ,石美满,韩静;城市生活垃圾动态好氧堆肥技术研究——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垃圾治理技术为例[J];山东环境;2000年04期

9 伍恒;张航;李明周;彭冬梅;吕泽鑫;张红美;王子龙;周岭;;智能型好氧堆肥反应器的设计[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10 石娜娜;;高温好氧堆肥腐熟度的评价体系[J];农业与技术;201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瑞蕊;林先贵;王一明;胡君利;;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技术在稻田甲烷减排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芳;;有机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工艺条件的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张云峰;刘福元;王学进;曲永清;;规模化奶牛场粪便好氧堆肥发酵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陈聪;林伟腾;李钰;;好氧堆肥的研究进展[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5 陈聪;林伟腾;李钰;;好氧堆肥的研究进展[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6 张瑞萍;夏美茹;任素樱;刘双禄;;不同堆肥材料配比对堆肥质量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7 孙俊丽;刘克锋;王顺利;杨萌;金珠理达;王亮;王红利;;牛粪好氧堆肥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堆肥效果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廖黎明;邓秋金;潘华晔;卢宇翔;宿程远;陈孟林;;生物质炭投加对污水厂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8年

9 张晓正;王舜和;;污泥堆肥工艺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永德;吕凡;崔莹;吉洁;何品晶;;易腐性有机垃圾与农业秸秆混合好氧堆肥过程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山东科技报 山东科技网记者 张军;青岛能源所提出利用多孔陶粒改善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新方法[N];山东科技报;2019年

2 郭强 武继旭 杨永杰 张景志;机械化高温好氧堆肥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应先以垃圾减量为主 资源化只是锦上添花[N];解放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舒抒;“绿主妇”吃上用自家“垃圾”种的蔬菜大米[N];解放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吴苡婷;分类后的湿垃圾该何去何从?[N];上海科技报;2019年

6 王桂军;沼渣的无害化处理[N];农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红蕾;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典型抗生素的行为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2 曾剑飞;间歇供氧对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氧气供需和主要气体产排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胡天觉;城市有机固体废物仓式好氧堆肥工艺改进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李鸣雷;麦草与鸡粪好氧堆肥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亮;牛粪好氧堆肥中微生物多样性及生产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曹洲榕;超声波耦合好氧堆肥预处理结合蚯蚓处理剩余污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武亮;猪粪好氧堆肥工艺及堆肥微生物的筛选、纯化与发酵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永江;猪粪堆肥过程有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邹德勋;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康军;杨凌城市污泥高效好氧堆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好氧堆肥反应装置设计及其效能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宇鹏;好氧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和能量平衡的计算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徐鹏程;畜禽粪便中雌激素排放特征及好氧堆肥对雌激素含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伍恒;好氧堆肥反应器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5 陈宏宇;粘土作为添加对鸡粪好氧堆肥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涂志能;炭载生物复合菌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张凤;以浮石为调理剂的脱水污泥好氧堆肥效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8 刘玉婷;禽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与菌群互作规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王文霞;禽粪好氧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碳素分解代谢的互作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程然;膨松剂与固氮剂在农村易腐垃圾好氧堆肥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2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92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