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积雪特性与辐射能量对积雪融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7:11
   目前,在东北黑土区,融雪侵蚀已成为土壤侵蚀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融雪径流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深入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积雪融化过程,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积雪密度、深度及辐射能量对融雪时间、产流前后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变化以及积雪融化速率的影响,揭示积雪融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坡面融雪产流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融雪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积雪深度。融雪时间包括初始产流时间、产流后期时间和积雪融化总时间。积雪深度的变化使融雪水在雪层中运移过程变得复杂,进而影响融雪时间。辐射能量是积雪融化的主要原因。辐射能量的增加促使积雪融化,使融雪时间减小。积雪密度的增加使雪层之间的毛管力增大,雪层中液态水量超过毛管力作用才能流出,起到了阻碍作用,使得融雪时间延长。(2)在产流前积雪融化过程中,积雪持水能力变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自身密度。积雪密度的增加,使得雪层间孔隙度及雪粒间毛管力增大,降低了初始产流时刻的积雪持水能力,促进了积雪融化产流。影响融雪水量变化的首要因素是积雪深度。积雪深度的增加,使得容纳融雪水的空间增大,融雪水在雪层中的运动路径增加,减缓了积雪融化产流。在积雪深度与密度变化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3)在产流后积雪融化过程中,融雪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辐射能量。外界能量输入是融雪产流的直接和根本原因。积雪消融过程本质上是能量在积雪层内部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复杂过程。能量的增加使融雪速率加快。融雪径流量过程线的变化特征出现4种情况,分别为融雪径流量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融雪径流量随着时间前期逐渐上升,中间度过一段平稳的阶段,后期逐渐下降;融雪径流量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融雪径流量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本文以整个积雪融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初始产流时刻为分界点,将该过程分为产流前后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关于融雪期积雪融化过程,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时,建议选取多个影响因子进行融雪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其他融雪径流模型进行比较与验证,为融雪模拟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157.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积雪分布研究
        1.2.2 融雪过程研究
        1.2.3 融雪影响因素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2 试验设计与步骤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积雪特性与辐射能量对融雪时间的影响
    3.1 极差分析
    3.2 积雪深度对融雪时间的影响
    3.3 积雪密度对融雪时间的影响
    3.4 辐射能量对融雪时间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积雪特性与辐射能量对产流前积雪融化的影响
    4.1 极差分析
    4.2 积雪深度对产流前积雪融化的影响
    4.3 积雪密度对产流前积雪融化的影响
    4.4 辐射能量对产流前积雪融化的影响
    4.5 产流前积雪密度变化分析
    4.6 产流前积雪深度变化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积雪特性与辐射能量对产流后积雪融化的影响
    5.1 极差分析
    5.2 积雪深度对产流后积雪融化的影响
        5.2.1 积雪深度对融雪速率的影响
        5.2.2 积雪深度对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影响
    5.3 积雪密度对产流后积雪融化的影响
        5.3.1 积雪密度对融雪速率的影响
        5.3.2 积雪密度对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的影响
    5.4 辐射能量对产流后积雪融化的影响
        5.4.1 辐射能量对融雪速率的影响
        5.4.2 辐射能量对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的影响
    5.5 融雪径流过程变化特征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劲伟;伊春林区春季融雪迳流过程的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1982年10期

2 吴庆波;;浅谈东北山区中小河流春季融雪灾害的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11期

3 路力勤;冬季施肥减少肥分损失的方法[J];新农业;1984年02期

4 柳泽正雄;刘峻山;;延长毒饵药效,防治林木鼠害[J];林业实用技术;1966年10期

5 赵求东;刘志辉;秦荣茂;佘永军;房世峰;陆智;;融雪模型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6 陈晓飞,田静,刘小洲,都洋;研究冻融侵蚀的融雪/积雪水量模型[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年06期

7 焦剑;谢云;林燕;赵登峰;;东北地区融雪期径流及产沙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8 庄毅璇;熊良时;徐俊荣;史志文;;能量平衡融雪模型在西天山的应用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9 张波;刘志辉;王慧;房世峰;;融雪期融雪水下渗分析及下渗率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10 曹申义 ,王春耕;融雪塑膜 谁来开发[J];山西农业;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宁;流体加热道路融雪系统温—湿耦合融雪模型及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波;沥青路面集热与融雪功能层的传热过程及关键参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华军;流体加热道路融雪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尉学勇;西藏高寒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太阳能融雪(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赵宏明;布置碳纤维发热线的混凝土路面及桥面融雪化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侯作富;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凯;融雪化冰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黄勇;路面融雪化冰及太阳辐射吸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屠艳平;地源热泵系统融雪化冰可靠性设计及神经网络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清楠;太阳能—土壤蓄热融雪系统应用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何婷婷;热力熔融系统的结构设计与管道应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郑跃龙;融雪撒布机预湿装置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王艺;青藏高原融冻、融雪过程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豆怀兵;超薄罩面盐化物自融雪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李金丹;高速公路凝冰预警与融雪处置管控平台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7 于洋;缓释自融雪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李铁山;多功能环保路面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习阿幸;积雪—季节性冻土分布式融雪模型的改进及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逄淑然;寒区春季融雪入渗规律监测试验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86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