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8 20:14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载体。作物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的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对改善农田土壤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作物秸秆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作物秸秆还田率却不足50%,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引起农田土壤病虫害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秸秆还田率的提高。此外,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农田温室气体排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秸秆还田方式的合理与否对提高中国作物秸秆还田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区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社区试验基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稻秆旋耕还田(RR)、稻秆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研究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碳库、温室气体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旨在为该地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稻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土壤碳库含量,其中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和稻秆旋耕还田增肥效果明显稻秆集中沟埋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表层覆盖还田3种还田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稻麦轮作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碳库含量。与稻秆不还田相比,稻秆旋耕还田处理的麦田土壤全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5.11%、36.86%、11.76%、96.12%、17.50%(P0.05);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麦田土壤硝态氮、微生物碳含量显著增加了 91.68%、127.90%(P0.05)。稻秆旋耕还田处理的稻田土壤的全氮、速效钾、铵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 38.10%、22.09%、70.72%(P0.05);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稻田土壤易氧化有积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 81.50%、15.47%和68.36%(P0.05)。2.同稻秆不还田相比,稻秆还田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其中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增产效果明显稻秆集中沟埋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表层覆盖还田3种还田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稻麦轮作区农田作物产量。与稻秆不还田相比,稻秆表层覆盖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 1.18%、13.27%和20.38%;稻秆表层覆盖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2.17%、3.69%和4.88%;与稻秆不还田相比,麦季稻秆表层覆盖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作物周年产量分别增加了 1.86%、6.70%和9.75%。3.同常规稻秆旋耕还田和表层覆盖还田相比,稻秆集中沟埋还田的CH4和N2O的周年累积排放量最低,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稻秆集中沟埋还田处理的CH4和N2O的周年累积排放总量均低于其他还田方式。与稻秆不还田相比,稻秆集中沟埋还田、稻秆旋耕还田和稻秆表层覆盖还田的全球增温潜势分别显著增加了 7334.89、3041.26和3007.20 kg·hm-2(以C02计)。在3种还田方式中,稻秆集中沟埋还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小。
【学位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141.4;S158;S181
【部分图文】:

稻秆,农田,方式,产量增加


Note:?Different?small?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at?P?<?0.05?level.??3.2.3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周年产量的影响??由图3-1可知,3种稻秆还田方式均可显著增加稻麦轮作农田作物周年产量(户??<0.05)。与CK相比,RC处理的周年产量增加了?1.86%;?RR的周年产量增加了?6.7??0%;?RD的周年产量显著增加了?9.75%?(P?<?0.05)。各处理作物周年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RD?>?RR?>?RC?>?CK。??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红;王德福;江志国;李利桥;李超;;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8年02期

2 王欣蕾;;金色的稻浪[J];小学生优秀作文;2017年Z1期

3 李达伟;;永不停歇[J];时代报告(奔流);2017年02期

4 欧宜准;;稻田里的记忆[J];星星;2017年12期

5 晓祥;;空心稻秆为啥能负重[J];小学生导读;2016年05期

6 郁超云;;卢志辉:化腐朽为神奇的稻秆画艺人[J];当代广西;2011年04期

7 金秀英;稻秆栽培双孢菇高产新技术[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4期

8 陈鹏生 ,张钦洲,陈发;微生物催腐稻秆还田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05期

9 林碧珊;广东省稻秆还田的效果及方式方法[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年04期

10 黎起秦,陈育新,韦绍兴;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之间关系研究[J];广西植保;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澜;改性稻秆吸附剂表征及处理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舒娟;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涛;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牛文娟;主要农作物秸秆组成成分和能源利用潜力[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赵德英;梨园树盘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雷军乐;钢辊式圆捆机卷捆过程分析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武际;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晓玉;以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为重点的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智烨;沼液生物基滤料与膜浓缩一体化处理技术与工艺[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吴鸿欣;玉米秸秆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数字化仿真分析[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君;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李英;超声波辅助制备稻秆羧甲基纤维素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李梦祝;稻秆发酵产有机酸的试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4 张岚清;含氧气氛下的稻秆低温烘焙机理及其产物吸附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邱星;哈尼稻秆的生物结构及其纤维素的结构、性质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艳;稻秆编织物覆盖对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和理化性状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吴谙宇;离子液体处理稻秆纤维素制备乙醇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新芽;荆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9 徐春淼;稻秆腐解复合菌系的构建和降解效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陈雯雯;稻秆的微生物转化及其在红壤旱地花生种植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9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889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