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发生特性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发布时间:2020-11-20 05:47
【摘要】:对长沙地区发育于5种母质的12个水稻土剖面的颗粒组成与质地类型、有机质和氧化铁等主要理化特性在土壤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土壤系统分类原则及依据对各剖面对应的水稻土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为湖南地区土系分类和土壤调查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也可有效地促进该地区农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选取长沙地区5种典型母质(第四纪红色黏土,紫色砂、页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和河流沉积物)发育的12个水稻土剖面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共划分出3个土类、3个亚类、9个土族和个12土系。(2)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剖面颗粒组成与质地类别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心土层和底土层黏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流沉积物第四纪红色黏土紫色砂、页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3)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剖面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板、页岩风化物河流沉积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花岗岩风化物。所有剖面有机质含量从上到下呈递减趋势,以表土层最高,心土层以下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表现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4)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全铁含量,以河流沉积物的最高,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最低。游离氧化铁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紫色砂、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河流沉积物;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板、页岩风化物河流沉积物花岗岩风化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5)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剖面的全铁和游离氧化铁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表土层的全铁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最低,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含量呈递增的趋势,相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游离氧化铁与全铁之间为线性正相关。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剖面分布基本随土层深度的递增而呈递减的趋势,与全铁和游离氧化铁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5.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1.2.1 国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1.2.2 我国土壤分类研究
        1.2.3 水稻土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成土母质
    2.2 研究内容
        2.2.1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态特征
        2.2.2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主要剖面理化性质及分布特征
        2.2.3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2.3 研究方法
        2.3.1 典型单个土体位置的确定
        2.3.2 实地调查与采样
        2.3.3 样品农化分析和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典型水稻土主要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
    3.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颗粒组成与质地类型的剖面分布特征
    3.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机质的剖面分布特征
        3.2.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
        3.2.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剖面分布
    3.3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氧化铁的剖面分布特征
        3.3.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耕作层的氧化铁含量
        3.3.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氧化铁含量剖面分布
第四章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4.1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4.1.1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层
        4.1.2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特性
    4.2 土壤系统分类原则与依据
    4.3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划分和建立
        4.3.1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类和亚类的划分
        4.3.2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族的建立
        4.3.3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系的建立
第五章 长沙地区土系概论
    5.1 潜育水耕人为土
    5.2 铁聚水耕人为土
    5.3 简育水耕人为土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庆瑞,安韶山,闫湘,雷梅;对系统分类有关诊断指标的认识与讨论[J];土壤通报;2003年03期

2 黄荣金,张洪业;华北山前地带土壤的特性与系统分类[J];土壤通报;1996年05期

3 赵允格,李岗,邵明安;大巴山北坡垂直带土壤特性及系统分类[J];山地学报;2000年05期

4 崔英,常庆瑞,李芸,贾科利,岳庆玲;太白山南坡低山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庄云;武小净;李德成;梁洪波;徐宜民;石屹;王程栋;马兴华;许家来;;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山东省临朐县典型烟田土壤系统分类[J];土壤;2013年03期

6 王秀丽;张凤荣;奉婷;杨黎芳;;北京普通褐土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对比及其发生探讨[J];土壤通报;2014年03期

7 张俊民;南阳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土壤;1997年02期

8 黄勤,张凤荣,薛永森,齐伟;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刘立诚,排祖拉,李淑芳;新疆森林土壤形成特征及其系统分类[J];干旱区地理;1999年01期

10 刘立诚,排祖拉,徐华君;伊犁谷地野果林下的土壤形成特点及其系统分类[J];干旱区地理;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东燕;分子标记技术在桃花品种系统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宇博;地域性因素对黔中高原区土壤属性的影响与系统分类[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伟畅;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发生特性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桂苹;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蚬的系统分类与谱系地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曹庆;庐山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玲;豫南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6 王立东;三江并流区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D];云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赵燕;河南省砂姜黑土系统分类归属及代表土系的建立[D];郑州大学;2012年

8 徐敏;七种枝角类分子系统分类的初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晓旭;浙江省典型土壤的发生学性质与系统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1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891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0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