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坡地土壤团聚体与磷素赋存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6 19:34
紫色土为长江上游农耕区主要土壤,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其耕层较薄(30~80 cm),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普遍偏低,作物养分利用率低,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团聚体尺度耕作土壤的磷素分异与循环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紫色土坡耕地长期施肥过程中的磷素养分库容和供应机制,本研究基于2002年开始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研究了西南紫色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制度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发育特征,并结合碳、氮转化过程探讨紫色土培肥过程中磷素赋存形态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不同施肥平均重量直径(MWD)依次为:OMNPK>RSDNPK>NPK>CK;长期施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及各形态无机磷(Ex-P, Al-P, Ca-P, Or-P)质量分数,其中主要提高了较大团聚体(>2,0.25~2 mm)中养分质量分数.无机肥配施粪肥处理提升有机碳和全氮的效果优于无机肥配施秸秆,而对全磷和速效磷提升效果则相反.长期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Ex-P,Al-P,Ca-P和Or-P质量分数,并促进Al-P,C...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体土聚微
统计学意义(p<0.01),RSDNPK和OMNPK处理以及NPK与CK处理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变小,4种施肥处理之间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也逐渐降低,说明施肥处理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形成的效果更明显.2.2.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N与C/N比的影响图2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全N主要集中存在于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中.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对团聚体全N质量分数的影响可知,长期施肥组各粒级团聚体中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PK常规施肥相比,OMNPK和RSDNPK处理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但主要提高了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全N质量分数,对<0.053mm粒级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提升效果最差.由图3可知,相较于CK和NPK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化肥C/N较高,这是由于有机肥中携带大量有机碳所致.比较不同粒级间C/N发现,除了CK处理,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大致表现出随粒级减小C/N降低的趋势,说明新鲜有机物质及半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图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图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C/N2.2.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P与速效P质量分数的影响由图4可知,CK处理下0.2
统计学意义(p<0.01),RSDNPK和OMNPK处理以及NPK与CK处理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变小,4种施肥处理之间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也逐渐降低,说明施肥处理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形成的效果更明显.2.2.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N与C/N比的影响图2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全N主要集中存在于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中.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对团聚体全N质量分数的影响可知,长期施肥组各粒级团聚体中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PK常规施肥相比,OMNPK和RSDNPK处理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但主要提高了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全N质量分数,对<0.053mm粒级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提升效果最差.由图3可知,相较于CK和NPK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化肥C/N较高,这是由于有机肥中携带大量有机碳所致.比较不同粒级间C/N发现,除了CK处理,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大致表现出随粒级减小C/N降低的趋势,说明新鲜有机物质及半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图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图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C/N2.2.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P与速效P质量分数的影响由图4可知,CK处理下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调理剂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 高阿祥,周鑫斌,徐宸,杨超,谢德体.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2]减磷配施有机肥对紫色土旱坡地磷素流失的消减效应[J]. 韩晓飞,高明,谢德体,王子芳,陈晨. 环境科学. 2016(07)
[3]改良材料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 周鑫斌,苏婷婷,许安定,杨超,张璐,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4]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 仇建飞,窦森,邵晨,李明敏,安丰华. 土壤学报. 2011(04)
[5]土壤磷素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孙桂芳,金继运,石元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02)
[6]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特征及施肥方式的影响[J]. 周明华,朱波,汪涛,王振华. 水利学报. 2010(11)
[7]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土壤学报. 2008(05)
[8]长期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J]. 李学平,石孝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01)
[9]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李辉信,袁颖红,黄欠如,胡锋,潘根兴. 土壤学报. 2006(03)
[10]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J]. 朱广伟,秦伯强,高光,张路,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06768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体土聚微
统计学意义(p<0.01),RSDNPK和OMNPK处理以及NPK与CK处理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变小,4种施肥处理之间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也逐渐降低,说明施肥处理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形成的效果更明显.2.2.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N与C/N比的影响图2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全N主要集中存在于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中.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对团聚体全N质量分数的影响可知,长期施肥组各粒级团聚体中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PK常规施肥相比,OMNPK和RSDNPK处理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但主要提高了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全N质量分数,对<0.053mm粒级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提升效果最差.由图3可知,相较于CK和NPK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化肥C/N较高,这是由于有机肥中携带大量有机碳所致.比较不同粒级间C/N发现,除了CK处理,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大致表现出随粒级减小C/N降低的趋势,说明新鲜有机物质及半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图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图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C/N2.2.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P与速效P质量分数的影响由图4可知,CK处理下0.2
统计学意义(p<0.01),RSDNPK和OMNPK处理以及NPK与CK处理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变小,4种施肥处理之间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也逐渐降低,说明施肥处理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形成的效果更明显.2.2.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N与C/N比的影响图2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全N主要集中存在于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中.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对团聚体全N质量分数的影响可知,长期施肥组各粒级团聚体中全氮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PK常规施肥相比,OMNPK和RSDNPK处理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但主要提高了较大粒径团聚体(>2,0.25~2mm)全N质量分数,对<0.053mm粒级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提升效果最差.由图3可知,相较于CK和NPK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化肥C/N较高,这是由于有机肥中携带大量有机碳所致.比较不同粒级间C/N发现,除了CK处理,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大致表现出随粒级减小C/N降低的趋势,说明新鲜有机物质及半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图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全N质量分数图3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中C/N2.2.3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全P与速效P质量分数的影响由图4可知,CK处理下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调理剂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 高阿祥,周鑫斌,徐宸,杨超,谢德体.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2]减磷配施有机肥对紫色土旱坡地磷素流失的消减效应[J]. 韩晓飞,高明,谢德体,王子芳,陈晨. 环境科学. 2016(07)
[3]改良材料对新整理烟田土壤结构改良效应研究[J]. 周鑫斌,苏婷婷,许安定,杨超,张璐,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4]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 仇建飞,窦森,邵晨,李明敏,安丰华. 土壤学报. 2011(04)
[5]土壤磷素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孙桂芳,金继运,石元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02)
[6]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特征及施肥方式的影响[J]. 周明华,朱波,汪涛,王振华. 水利学报. 2010(11)
[7]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土壤学报. 2008(05)
[8]长期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J]. 李学平,石孝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01)
[9]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李辉信,袁颖红,黄欠如,胡锋,潘根兴. 土壤学报. 2006(03)
[10]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J]. 朱广伟,秦伯强,高光,张路,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067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6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