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六种储粮甲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5 16:41
  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通称甲虫,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全变态类,由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藻食亚目(Myxophaga),肉食亚目(Adephaga)和多食亚目(Polyphaga)四个亚目组成。甲虫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类群,目前已知39万多种,约占全球已知昆虫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很多种类的幼虫和成虫对畜牧业、农林业和仓储业具有严重的危害。在储粮害虫中,最重要的是甲虫。储粮甲虫是一类能在干燥的储粮里正常生活、繁殖的危害严重的昆虫,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磷化氢等呼吸毒剂来对其进行防治。磷化氢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而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很多基因都直接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基因组因具有组成稳定,排列相对保守、序列简单、进化速率快、普遍为母系遗传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作分子标记以及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和种群的遗传变异与分化。目前在GenBank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44条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和76条接近完全的序列,然而仅有2条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来自储粮甲虫。本研究对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美洲黑拟谷盗(Trib...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线粒体基因组概述
        1.1.1 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1.2 线粒体基因组各组分特征
    1.2 鞘翅目与研究物种介绍
        1.2.1 鞘翅目简介
        1.2.2 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物种介绍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动物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研究方法
        2.2.1 DNA的提取与检测
        2.2.2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2.2.3 序列拼接与注释
        2.2.4 系统发育分析
第3章 六种多食亚目甲虫线粒体基因组
    3.1 杂拟谷盗线粒体基因组
        3.1.1 基因组结构
        3.1.2 碱基组成
        3.1.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1.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1.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1.6 A+T丰富区
    3.2 美洲黑拟谷盗线粒体基因组
        3.2.1 基因组结构
        3.2.2 碱基组成
        3.2.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2.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2.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2.6 A+T丰富区
    3.3 米象线粒体基因组
        3.3.1 基因组结构
        3.3.2 碱基组成
        3.3.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3.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3.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4 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
        3.4.1 基因组结构
        3.4.2 碱基组成
        3.4.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4.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4.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5 绿豆象线粒体基因组
        3.5.1 基因组结构
        3.5.2 碱基组成
        3.5.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5.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5.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5.6 A+T丰富区
    3.6 烟草甲线粒体基因组
        3.6.1 基因组结构
        3.6.2 碱基组成
        3.6.3 基因的间隔区与重叠区
        3.6.4 蛋白质编码基因
        3.6.5 tRNA基因与rRNA基因
    3.7 六种多食亚目甲虫线粒体基因组比较
        3.7.1 基因组结构与碱基组成
        3.7.2 蛋白质编码基因
        3.7.3 基因间隔与基因重叠
        3.7.4 tRNA基因
第4章 多食亚目甲虫蛋白质编码基因比较研究
    4.1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
    4.2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使用频率
    4.3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
    4.4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
第5章 多食亚目甲虫系统发育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外类群的选择
        5.1.2 序列来源
        5.1.3 序列的比对与修饰
    5.2 建树结果分析
        5.2.1 似然法构建的多食亚目系统发育树
        5.2.2 贝叶斯法构建的多食亚目系统发育树
        5.2.3 系统发育结果分析及讨论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yellow meal worm(Tenebrio molitor)[J]. Li-Na LIU,Cheng-Ye WANG.  Zoological Research. 2014(06)
[2]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J]. 聂瑞娥,杨星科.  昆虫学报. 2014(07)
[3]鞘翅目高级阶元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聂瑞娥,杨星科.  昆虫学报. 2013(09)
[4]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J]. 李国宏,尚娜,魏建荣.  昆虫学报. 2012(11)
[5]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魏书军,陈学新.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6)
[6]绿豆象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试验研究[J]. 邓芸,王佛生,李元龙.  杂粮作物. 2008(06)
[7]核糖体DNA序列分析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江世宏,孟子烨,陈晓琴,李广京.  昆虫分类学报. 2008(03)
[8]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 陈晓琴,江世宏,李广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9]凤蝶亚科(凤蝶科,鳞翅目)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J]. 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鸿春,吴冬霞,张小平.  动物分类学报. 2007(02)
[10]基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蛱蝶科(鳞翅目,蝶亚目)主要分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J]. 陈娜,朱国萍,郝家胜,张小平,苏成勇,潘鸿春,吴冬霞.  动物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三种蚱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D]. 林立亮.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膜翅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与进化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D]. 魏书军.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帽儿山地区异色瓢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D]. 姚大彬.东北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84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84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