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3-19 15:29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泛第三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青藏高原土壤碳作为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研究,比较不同研究的土壤碳储量估算结果,以固有因子和变化因子两类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土壤碳储量时空分异规律。从估算模型和方法看,CENTURY和TEM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土壤碳储量的多种机理过程,结果可信度高于EVI、NDVI模型以及插值估算法。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储量约10 Pg C(1 Pg=1015g)。高原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0~200 cm)约16.5 Pg C,土壤无机碳储量(0~100 cm)约14 Pg C。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沿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而关于变化因子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的作用规律还没有一致的认识。此外,采样点选择、数据源选择、估算深度以及估算方法等影响了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估算结果的精确性。未来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研究应建立土壤碳储量估算标准来提高结果的可比性;... 

【文章来源】:生态学杂志. 2019,3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植被类型Fig.1VegetationtypesoftheTibetanPlatea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高寒生态过程[J]. 杨元合.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1)
[2]不同幅度的实验增温对藏北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J]. 朱军涛,陈宁,张扬建,刘瑶杰.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2)
[3]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土壤碳空间异质性[J]. 张伟,张宏,王亁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3米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及分布特征[J]. 张蓓蓓,刘芳,丁金枝,房凯,杨贵彪,刘莉,陈永亮,李飞,杨元合.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2)
[5]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杨帆,黄来明,李德成,杨飞,杨仁敏,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张甘霖.  土壤学报. 2015(06)
[6]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无机碳储量空间分异特征[J]. 刘淑丽,林丽,郭小伟,李婧,欧阳经政,杜岩功,张法伟,李以康,曹广民.  生态学报. 2014(20)
[7]基于CASA模型的吉林西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植被碳汇量估测[J]. 汤洁,姜毅,李昭阳,张楠,胡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4)
[8]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 秦彧,宜树华,李乃杰,任世龙,王晓云,陈建军.  草业学报. 2012(06)
[9]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固碳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 亓伟伟,牛海山,汪诗平,刘艳杰,张立荣.  生态学报. 2012(06)
[10]藏北高寒草原样带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曹樱子,王小丹.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海拔梯度及土地利用方式对藏东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徐梦.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 李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色季拉山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数字制图研究[D]. 陈颂超.浙江大学 2016
[2]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对模拟增温的响应[D]. 曹志远.吉林农业大学 2016
[3]RothC模型模拟我国典型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及平衡点[D]. 王金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藏北高寒草原植被和土壤碳空间分布格局[D]. 常天军.西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9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089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