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工作近20年的成就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4-02 22:19
1999-2019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农业环保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了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调查收集、原生境保护、监测预警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1)按照《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开展了80个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物种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了野生兰花、野生茶等珍稀物种的新分布区;(2)查清了60个重要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物种的分布状况及资源现状,抢救性收集并异位保存种质资源44737份,建立了可共享、可追溯、可监测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GPS/GIS信息平台;(3)以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原生境保护技术研发为基础,指导建设原生境保护点(区)205个,并通过对15个原生境保护点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建立了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然而,我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调查不全面、抢救性收集不系统、保护点监测覆盖面低、保护点管理技术匮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未来在加强调查收集的同时,重点将在监测预警的基础上提升原生境保护点管理技术水平,做到每类植物一套技术、每个保护点一套方案,因点施策,使原生境保护由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野生大豆保护点监测结果(草本植物代表)
野生猕猴桃保护点监测结果(木本植物代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J]. 郑晓明,陈宝雄,宋玥,李飞,王君瑞,乔卫华,张丽芳,程云连,孙玉芳,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5)
[2]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J]. 王媛,刘伟. 现代园艺. 2018(10)
[3]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问题及未来的思考[J]. 孙玉芳,雷波,张宏斌,卢琳琳,李垚奎,赵欣.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6)
[4]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黎磊,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14(05)
[5]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J]. 杨庆文,秦文斌,张万霞,乔卫华,于寿娜,郭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1)
[6]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取样策略研究[J]. 王效宁,杨庆文,云勇,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7)
[7]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法研究[J]. 杨庆文,张万霞,贺丹霞,陈大洲,戴陆元,陈成斌,黄坤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1)
[8]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J]. 金燕,卢宝荣. 生物多样性. 2003(02)
本文编号:3116062
【文章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2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野生大豆保护点监测结果(草本植物代表)
野生猕猴桃保护点监测结果(木本植物代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J]. 郑晓明,陈宝雄,宋玥,李飞,王君瑞,乔卫华,张丽芳,程云连,孙玉芳,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5)
[2]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J]. 王媛,刘伟. 现代园艺. 2018(10)
[3]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问题及未来的思考[J]. 孙玉芳,雷波,张宏斌,卢琳琳,李垚奎,赵欣.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6)
[4]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黎磊,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14(05)
[5]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J]. 杨庆文,秦文斌,张万霞,乔卫华,于寿娜,郭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1)
[6]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取样策略研究[J]. 王效宁,杨庆文,云勇,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7)
[7]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法研究[J]. 杨庆文,张万霞,贺丹霞,陈大洲,戴陆元,陈成斌,黄坤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1)
[8]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J]. 金燕,卢宝荣. 生物多样性. 2003(02)
本文编号:3116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1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