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施肥对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03 04:23
  为了明确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作物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定位实验站长期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通过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碳源代谢活性等指标,为建立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大豆、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且均以大豆连作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最高。不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4.8%和31.0%,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64.0%和51.2%;施肥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壤细菌总数则较大豆连作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5.5%,真菌总数分别下降了26.7%和31.5%。Biolog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小麦连作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玉米和大豆连作处理,施肥条件下则是大豆连作处理的AWCD值高于小麦和玉米连作处理。不施肥条件下大豆、玉米和小麦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碳源是碳水化合物类,施肥后不同连作处理利用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类和多聚物类。大豆和小麦连作不施肥条件下土壤...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3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施肥对小麦、玉米和大豆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作物与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AWCD值随时间的变化

土壤微生物,作物,主成分分析,群落


不同作物与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

成分,载荷,葡萄糖,丁酸


从31种碳源在2个主成分的系数矩阵(图4)可见,有24种碳源(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50)均集中在第1主成分上,决定了主成分1的变异,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1.67%:?-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内酯,D-木糖,I-赤藻糖醇,D-甘露醇,N-乙酰基-D-葡萄胺,D-葡萄糖胺酸,D-纤维二糖,葡萄糖-1-磷酸盐和α-D-乳糖。羧酸类占16.67%:丙酮酸甲酯,γ-羟基丁酸,衣康酸和D-苹果酸;氨基酸类占16.67%:L-精氨酸,L-天冬酰胺酸,L-丝氨酸和甘氨酰-L-谷氨酸。多聚物类占16.67%:吐温40,吐温80,α-环式糊精和肝糖。酚酸类占8.33%:主要碳源有6种,其中含有1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1-磷酸盐;2种氨基酸类:L-苯基丙氨酸和L-苏氨酸;1种羧酸类:γ-羟基丁酸。胺类2种:苯乙基胺和腐胺。综合第1、2主成分结果,不同作物和施肥处理下的微生物群落特异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1-磷酸盐和γ-羟基丁酸,其中葡萄糖-1-磷酸盐与PC1负相关,与PC2正相关;而γ-羟基丁酸与PC1正相关,与PC2负相关。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肥及作物的响应[J]. 丁建莉,姜昕,关大伟,马鸣超,赵百锁,周宝库,曹凤明,李力,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2)
[2]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文东新,杨宁,杨满元.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3]黑土母质熟化过程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J]. 张志明,韩晓增.  生态学报. 2015(21)
[4]大豆根系分泌物中特定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曲晓华,赵晓燕,马杰,谭飞,王敬国.  福建农业学报. 2015(03)
[5]三种根系分泌脂肪酸对花生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苹,赵海军,仲子文,孙明,庞亚群,马征,万书波.  生态学报. 2013(11)
[6]施肥对旱地花生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王才斌,郑亚萍,梁晓艳,王建国,郑永美,孙学武,冯昊,吴正峰,孙秀山.  生态学报. 2013(04)
[7]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J]. 杨满元,杨宁,郭锐,邹芳平,赵林峰,林仲桂.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2)
[8]不同施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张瑞,张贵龙,陈冬青,姬艳艳,张海芳,杨殿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2)
[9]苜蓿根系生长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良效应[J]. 杨珍平,郝教敏,卜玉山,高志强,苗果园.  草地学报. 2012(03)
[10]连续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张志明,许艳丽,韩晓增,李晓慧.  生态学杂志. 2012(03)

硕士论文
[1]不同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 张旭.甘肃农业大学 2017
[2]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 刘晶鑫.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16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16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