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中国大田作物茬高—茬重模型的建立及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秸秆能源利用可获得性

发布时间:2021-04-04 03:05
  大田作物秸秆是可再生的有机资源,且来源丰富、数量巨大,我国每年大田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5亿吨,约占全世界的25%左右。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促进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循环和能量高效转化,成为循环农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秸秆资源有效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化肥施用量,培肥地力,同时也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改善农田生态,消除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运用统计学和系统工程学等理论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大田作物的不同品种的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移出量的关联度分析及茬高-茬重关系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促进我国大田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不同地区的主栽作物类型是各不相同,这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作物的生长特性等密切相关。作物的株高与地上部生物量的比值和地区、作物品种均无直接相关性,并在地区空间分布上不存在差异。作物收获时留茬高度相同,秸秆移出量占秸秆总量的比值在不同类型作物品种差异不显著(p<0.01)。(2)从作物类型来看,本研究中涉及9种作物(玉米、水稻、小麦...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立项依据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田作物秸秆株高、留茬现状和茬高-茬重关系模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田作物秸秆株高空间差异
        2.2.2 大田作物秸秆留茬现状分析
        2.2.3 不同作物秸秆茬重-茬高关系模型的建立
        2.2.4 不同作物秸秆茬重-茬高关系模型的验证
    2.3 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田作物秸秆单产量及秸秆分布密度
        3.2.2 大田作物秸秆量及其分布
        3.2.3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季节分布变化
        3.2.4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标煤量分布
    3.3 小结
第四章 华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田作物秸秆单产量及秸秆分布密度
        4.2.2 大田作物秸秆量及其分布
        4.2.3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季节分布变化
        4.2.4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标煤量分布
    4.3 小结
第五章 西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
        5.2.2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空间分布
        5.2.3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季节分布变化
        5.2.4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标煤量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大田作物秸秆的实际还田量、可移出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分析
    6.1 大田作物秸秆实际还田与收获现状
    6.2 大田作物秸秆移出量影响因素体系建立
    6.3 材料与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耕作制度与复种指数的关系
        6.4.2 复种指数与单位耕地面积上留茬量的关系
        6.4.3 大田作物秸秆的实际还田量
        6.4.4 大田作物秸秆可移出量和不同利用途径秸秆量
        6.4.5 大田作物秸秆可移出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J].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2]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J]. 郭利磊,王晓玉,陶光灿,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3]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J].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4]德州市秸秆还田对提升耕地地力的研究[J]. 郝建成,刘洪蓬,曲善功,肖建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2(10)
[5]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J]. 王晓玉,薛帅,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6]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李宝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3)
[7]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J]. 冯蕾,王效华.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0(04)
[8]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 刘凤艳,龚振平,马先树,贾乃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8)
[9]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效率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J]. 朱菜红,董彩霞,沈其荣,徐阳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2)
[10]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J]. 张红梅,汤爱勤.  现代农业. 2010(03)



本文编号:3117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17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