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贵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10 10:05
  为探明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贵州省不同海拔梯度下的4种(森林、草地、灌丛和农田)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有效氮、磷、钾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的影响,并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评价贵州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容重范围为1.04-1.69 g·cm-3,随土层深度(0-10cm,10-30cm,30-50cm)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增幅为7.81%-19.25%;其中,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区同土层土壤容重均表现为农田>灌丛>草地>森林。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36.39%-60.59%和0.62%-8.51%,其中,森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在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为最高。(2)贵州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为4.26-7.34。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5...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中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1.2 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设计与取样
    2.3 测定与计算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制图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3.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分形特征的影响
    3.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的影响
    3.5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6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3.7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3.8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3.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钾的影响
    3.1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3.11 不同海拔梯度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3.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综合质量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分形特征的影响[J]. 陈新闯,郭建英,董智,李红丽,李锦荣,王合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11)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江恒,刘元明.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5)
[3]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杨丰,唐文汉,王建立,姚红艳,程巍,刘洪来.  草地学报. 2015(04)
[4]土壤容重对野生香根草幼苗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的影响[J]. 刘晚苟,李良贤,谢海容,何泳怡,刘金祥.  草业学报. 2015(04)
[5]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温带幼龄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周正虎,王传宽,张全智.  生态学报. 2015(20)
[6]黄土高原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茹豪,张建军,李玉婷,杨宗儒,冯换成.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4)
[7]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  环境科学. 2014(12)
[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刘艳丽,李成亮,高明秀,张民,赵庚星.  生态学报. 2015(15)
[9]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陈超,杨丰,赵丽丽,姚红艳,王建立,刘洪来.  草地学报. 2014(05)
[10]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J]. 刘艳,宋同清,蔡德所,曾馥平,彭晚霞,杜虎.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沂蒙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特性与养分状况[D]. 单桂梅.山东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2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2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