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基于室内试验的土壤入渗深度动态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01:45
  入渗是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特性,是降雨产流、侵蚀、非点源污染等过程研究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测定和计算土壤入渗速率及其入渗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天津市武清区北靳庄村和天津农学院西校区试验田选取土样,进行室内积水(积水深度为5cm)入渗试验,依据测得的土壤水入渗数据,利用Philip、Horton和kostiakov-Lewis3个模型进行累计入渗量的拟合;在此基础上以累计入渗量为自变量进行了入渗深度的动态模拟,并对入渗深度的理论模型和线性经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质地、不同结构的土壤有其相应适用的模型;入渗深度模拟以基于Horton入渗模型的理论公式更适用;与常规风干含水率土壤制备土柱相比,采用含水率高的土壤制备入渗试验土柱,可显著减小土壤的入渗速率。 

【文章来源】: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9,26(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室内试验的土壤入渗深度动态模拟研究


累计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Horton)

过程图,入渗,过程


由图3可以看出,图3的拟合曲线变化趋势与图2一致,在同样入渗时间条件下,8号土柱的入渗深度显著小于其他3个土柱的入渗深度,表明试验土柱上半剖面含水率较大,会显著减小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数量(包括累计入适量和入渗深度);第二组试验(3号土柱)与第三组试验(5号土柱)入渗深度接近;第一组试验土柱入渗深度接近500 mm,第二、三、四组试验土柱入渗深度接近400 mm,这与试验玻璃筒的高度有关。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同一土柱入渗深度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的复相关系数相等,表明两者的拟合精度相同。另外,从参数的稳定性来看,参数n的变化比较稳定,变化范围为1.77~3.73之间,其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在0.037 6~0.225 6之间;参数d的变化幅度较大,其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为-14.086 0~2.048 5,参数d的值甚至出现负值,也就是说当入渗量为0时,入渗深度为负值,这不符合物理意义,因而入渗深度的理论模型明显好于经验模型。

试验装置图,入渗,单位,含水率


试验在天津农学院水力学实验室进行,采用扰动土进行室内土柱入渗试验。试验设备主要包括透明有机玻璃筒、基座、导水管,有机玻璃筒内径10 cm,高60 cm,基座高7 cm,利用导水管向外排水,试验装置如图1。同步进行4组试验,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每组设置重复试验,首先向基座内加入砂砾,保证土壤的均匀下渗,便于排水,将准备好的3个渗透筒与基座粘合。第一组试验设置3个重复,相应土柱编号为1、2、3,土柱高度50 cm,装填土壤容重为1.3 g/cm3,风干含水率为2.58%,分5层填土,每层10 cm,土重1 046.83 g;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试验均设2个重复,相应土柱编号为4和5、6和7、8和9,土柱高度均为40 cm,装填土壤容重为1.35 g/cm3。第二组试验土柱含水率上下一致,均为1.52%,分8层填土,每层5 cm,土重538.36 g;第三组试验,土柱的上半部分土壤含水率为1.52%,分4层填土,每层5 cm,土重538.36 g,土柱下半部分的土壤含水率为10%,分4层填土,每层5 cm,土重583.16 g;第四组试验,土柱上半部分土壤含水率为10%,分4层填土,每层5 cm,土重583.16 g,土柱下半部分土壤含水率为10%,分4层填土,每层5 cm,土重538.36 g。土柱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演法确定田间尺度水分运动参数的研究[J]. 王仰仁,李炎,金建华,韩娜娜.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3(01)
[2]4种土壤入渗测定方法的比较[J]. 朱良君,张光辉,任宗萍.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6)
[3]Philip模型与修正的Green-Ampt模型互推参数的特性分析[J]. 范文涛,牛文全,张振华,甲宗霞.  灌溉排水学报. 2012(02)
[4]半干旱区人工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分析[J]. 郭忠升,邵明安.  土壤学报. 2009(05)
[5]基于神经网络的灌溉水入渗深度预测模型研究[J]. 陈海波,胡月明,胡均万,陈联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6]一维土壤入渗特性数值模拟[J]. 聂卫波,马孝义,王术礼.  灌溉排水学报. 2009(03)
[7]不同外界条件下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J]. 夏江宝,杨吉华,李红云.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2)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入渗性能对比研究[D]. 李贵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2]农田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统计特征[D]. 徐海芳.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3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