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为重点的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8:08
大田作物秸秆是我国重要的潜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本研究用该系列研究的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的方法,对我国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作为生物燃料的田间秸秆进行评估。而秸秆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与农业生态条件和种植模式上的不同。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秸秆系数是通过换算收获指数而得到,指作物田间秸秆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是准确评估秸秆资源的重要参数。本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各省的大田作物种类,根据近期秸秆系数的实测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秸秆系数值与月均温差的模型建立)、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综合取值法,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值。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系数取值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取值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在各省的变幅为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立项依据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田作物秸秆系数和加工副产物系数取值的研究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禾谷类作物在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秸秆系数
2.2.2 非禾谷类作物在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秸秆系数
2.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加工副产物系数
2.3 小结
第三章 华东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分布
3.2.2 大田作物秸秆量换算标煤量分析
3.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季节性变化
3.2.4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分布
4.2.2 大田作物秸秆量换算标煤量分析
4.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季节性变化
4.2.4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4.3 小结
第五章 西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
5.2.2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空间分布
5.2.3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季节分布变化
5.2.4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标煤量分布
5.2.5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5.3 小结
第六章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及分布
6.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大田作物秸秆系数和加工副产物系数取值
7.1.2 华东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3 中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4 西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5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及分布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J].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2]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J]. 郭利磊,王晓玉,陶光灿,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3]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J].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4]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J]. 王晓玉,薛帅,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5]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J]. 王如芳,张吉旺,董树亭,刘鹏.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6)
[6]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J]. 霍丽丽,孟海波,田宜水,赵立欣,侯书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
[7]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J]. 刘卿,刘蓉蓉. 国际问题研究. 2011(02)
[8]施肥对青海蚕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李月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4)
[9]交替灌溉对间作小麦蚕豆产量和根系的影响[J]. 陶志强,柴强,杨彩红,史中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10]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硕士论文
[1]不同栽培措施对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D]. 王林.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1871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立项依据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田作物秸秆系数和加工副产物系数取值的研究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禾谷类作物在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秸秆系数
2.2.2 非禾谷类作物在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秸秆系数
2.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加工副产物系数
2.3 小结
第三章 华东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分布
3.2.2 大田作物秸秆量换算标煤量分析
3.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季节性变化
3.2.4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分布
4.2.2 大田作物秸秆量换算标煤量分析
4.2.3 大田作物秸秆的季节性变化
4.2.4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4.3 小结
第五章 西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
5.2.2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空间分布
5.2.3 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季节分布变化
5.2.4 大田作物田间秸秆的标煤量分布
5.2.5 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秸秆资源的特性
5.3 小结
第六章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及分布
6.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大田作物秸秆系数和加工副产物系数取值
7.1.2 华东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3 中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4 西南地区大田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7.1.5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及分布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J].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2]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J]. 郭利磊,王晓玉,陶光灿,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3]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J]. 韦茂贵,王晓玉,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4]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J]. 王晓玉,薛帅,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5]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J]. 王如芳,张吉旺,董树亭,刘鹏.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6)
[6]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J]. 霍丽丽,孟海波,田宜水,赵立欣,侯书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8)
[7]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J]. 刘卿,刘蓉蓉. 国际问题研究. 2011(02)
[8]施肥对青海蚕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李月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4)
[9]交替灌溉对间作小麦蚕豆产量和根系的影响[J]. 陶志强,柴强,杨彩红,史中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10]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硕士论文
[1]不同栽培措施对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D]. 王林.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1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6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