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其有效还田方式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4-28 20:57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2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
2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现状
3 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
3.1 翻压直接还田
3.2 秸秆覆盖还田
3.3 秸秆焚烧直接还田
4 农作物秸秆有效还田方式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药物掺混肥对甘薯和花生产量及虫蛀率的影响[J]. 庄秋丽,王生军,黄玉波,姜秀芳,徐丰,王海红,张书中.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2)
[2]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J].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6)
[3]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4]玉米秸秆还田后茬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司剑林,孔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5]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J].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2)
[6]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5)
[7]秸秆施用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J]. 周江敏,陈华林,唐东民,祝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4)
[8]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J]. 金琳,李玉娥,高清竹,刘运通,万运帆,秦晓波,石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3)
[9]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孙星,刘勤,王德建,张斌. 土壤. 2007(05)
[10]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解爱华,付荣恕.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本文编号:3166160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2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
2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现状
3 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
3.1 翻压直接还田
3.2 秸秆覆盖还田
3.3 秸秆焚烧直接还田
4 农作物秸秆有效还田方式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药物掺混肥对甘薯和花生产量及虫蛀率的影响[J]. 庄秋丽,王生军,黄玉波,姜秀芳,徐丰,王海红,张书中.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2)
[2]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J].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6)
[3]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4]玉米秸秆还田后茬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司剑林,孔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5]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J].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2)
[6]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5)
[7]秸秆施用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J]. 周江敏,陈华林,唐东民,祝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4)
[8]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J]. 金琳,李玉娥,高清竹,刘运通,万运帆,秦晓波,石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3)
[9]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孙星,刘勤,王德建,张斌. 土壤. 2007(05)
[10]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解爱华,付荣恕.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本文编号:3166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6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