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之间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08 14:53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茶园土壤改良和稳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武夷山茗上缘茶业有限公司试验茶园不同土层不同种植年限(5、10、15年)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1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大,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真菌数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茶树根际土壤酸化严重,pH值为3.14~3.36;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各项肥力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0~15 cm土层的全磷和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5~3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他的指标则在连续种植5年或10年的时候出现最高值或最低值。冗余分析发现,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速效钾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可培养真菌数量主要受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论】采样点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部分肥力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文章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2019,3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
1.3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
2.2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肥力分析
2.3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夷山市茶园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J]. 李灵,张玉,卢晓燕,华露露,王杰,朱琳琅.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2]施肥模式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李俊强,林利华,张帆,万雪琴.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3]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J]. 李渝,刘彦伶,黄兴成,张雅蓉,周国兰,周富裕,蒋太明.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8)
[4]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王海斌,陈晓婷,丁力,叶江华,贾小丽,孔祥海,何海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6)
[5]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J]. 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王峰,张文锦,翁伯琦.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1)
[6]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J].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陈芝芝,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5(03)
[7]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J]. 王秀青,李永梅,谢瑾,吕才有,杨广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8]不同种植年限葡萄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其与肥力因子的相关分析[J]. 张仕颖,张乃明,王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1)
[9]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周才碧,陈文品. 中国茶叶. 2014(03)
[10]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J]. 林生,庄家强,陈婷,张爱加,周明明,林文雄. 生态学杂志. 2013(01)
本文编号:3175532
【文章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2019,3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
1.3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
2.2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肥力分析
2.3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夷山市茶园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J]. 李灵,张玉,卢晓燕,华露露,王杰,朱琳琅.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2]施肥模式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李俊强,林利华,张帆,万雪琴.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3]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J]. 李渝,刘彦伶,黄兴成,张雅蓉,周国兰,周富裕,蒋太明.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8)
[4]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王海斌,陈晓婷,丁力,叶江华,贾小丽,孔祥海,何海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6)
[5]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J]. 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王峰,张文锦,翁伯琦.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1)
[6]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J].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陈芝芝,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5(03)
[7]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J]. 王秀青,李永梅,谢瑾,吕才有,杨广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8]不同种植年限葡萄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其与肥力因子的相关分析[J]. 张仕颖,张乃明,王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1)
[9]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周才碧,陈文品. 中国茶叶. 2014(03)
[10]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J]. 林生,庄家强,陈婷,张爱加,周明明,林文雄. 生态学杂志. 2013(01)
本文编号:3175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7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