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覆盖条件下雨强和坡度对红黏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6 04:01
为揭示地面覆盖条件下第四纪红黏土坡面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时的侵蚀变化规律,选取3个降雨强度(1.0,1.5,2.0 mm/min)和3个坡度(10°,15°,20°),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产流、产沙、入渗特征,并以15°为例计算覆盖坡面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加而提前,覆盖对产流时间有明显的滞后作用,雨强的增加会削弱覆盖延缓产流的作用;坡面径流率呈现前期增长,后期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2)当坡度一定,雨强从1.0 mm/min增加至2.0 mm/min,累积侵蚀量增加1.89~2.96倍;雨强一定,坡度从10°增加至20°,累积侵蚀量增加1.91~3.45倍;(3)坡面初始入渗率和入渗总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雨强的增大会增加坡面初始入渗率,减少入渗总量;(4)15°条件下覆盖坡面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较裸坡平均减少50.26%和95.31%,松针覆盖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且减沙效应大于减流效应;(5)坡度对覆盖坡面累积产流量和累积产沙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雨强,不同雨强、坡度下累积径流量与累积产沙量呈现幂函数关系(R2>0.97)...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2.1.1 初始产流时间
2.1.2 产流特征
2.1.3 产沙特征
2.2 坡面入渗特征
2.3 减流减沙效益
2.4 相关性分析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J]. 姚冲,黄少燕,查轩,李守中,陈世发,白永会,张婧,常松涛,毛兰花.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2]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侵蚀性风化花岗岩母质坡地产流产沙特征[J]. 邓龙洲,张丽萍,范晓娟,邬燕虹,孙天宇,费凯.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3]黄丘区野外草被坡面土壤入渗参数变化规律与模拟研究[J]. 何子淼,肖培青,郝仕龙,杨春霞.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4]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度对红壤坡面侵蚀的影响[J]. 王丽园,查轩,黄少燕,陈世发,戴金梅,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5]草地植被覆盖度坡度及雨强对坡面径流含沙量影响试验研究[J]. 王栋栋,王占礼,张庆玮,张琪琳,田娜玲.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6]不同下垫面红壤坡地壤中流对自然降雨的响应[J]. 段剑,刘窑军,汤崇军,杨洁,陈丽华. 水利学报. 2017(08)
[7]模拟降雨条件下侧柏林地枯落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J]. 何玉广,信忠保,余新晓,樊登星.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8]不同植被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径流产沙影响[J]. 史倩华,李垚林,王文龙,刘瑞顺,郭明明,欧阳潮波. 草地学报. 2016(06)
[9]土壤水蚀过程研究回顾[J]. 史志华,宋长青.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10]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 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188931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2.1.1 初始产流时间
2.1.2 产流特征
2.1.3 产沙特征
2.2 坡面入渗特征
2.3 减流减沙效益
2.4 相关性分析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J]. 姚冲,黄少燕,查轩,李守中,陈世发,白永会,张婧,常松涛,毛兰花.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2]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侵蚀性风化花岗岩母质坡地产流产沙特征[J]. 邓龙洲,张丽萍,范晓娟,邬燕虹,孙天宇,费凯.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3]黄丘区野外草被坡面土壤入渗参数变化规律与模拟研究[J]. 何子淼,肖培青,郝仕龙,杨春霞.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4]不同雨强条件下坡度对红壤坡面侵蚀的影响[J]. 王丽园,查轩,黄少燕,陈世发,戴金梅,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5]草地植被覆盖度坡度及雨强对坡面径流含沙量影响试验研究[J]. 王栋栋,王占礼,张庆玮,张琪琳,田娜玲.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5)
[6]不同下垫面红壤坡地壤中流对自然降雨的响应[J]. 段剑,刘窑军,汤崇军,杨洁,陈丽华. 水利学报. 2017(08)
[7]模拟降雨条件下侧柏林地枯落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J]. 何玉广,信忠保,余新晓,樊登星.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8]不同植被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径流产沙影响[J]. 史倩华,李垚林,王文龙,刘瑞顺,郭明明,欧阳潮波. 草地学报. 2016(06)
[9]土壤水蚀过程研究回顾[J]. 史志华,宋长青.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10]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 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188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8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