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5-16 22:18
磷肥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作物高产稳产。随着含磷化肥和有机肥应用的不断增加,土壤逐渐处于富磷状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经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土壤有效磷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作物的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分析了有效磷与面源污染磷素流失的关系及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关系,并针对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进行展望。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9,58(S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农学阈值
1.1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
1.1.1 旱地农作物(玉米、小麦等)
1.1.2 水稻
1.2 非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
2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环境阈值
2.1 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2 田间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3 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4 土壤有效磷与面源污染磷素流失的关系
3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关系
4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长期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及农学阈值的研究[J]. 魏猛,张爱君,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 西南农业学报. 2018(11)
[2]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J]. 郭斗斗,黄绍敏,张水清,张珂珂,宋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3]长期施肥条件下西南黄壤旱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J]. 李渝,刘彦伶,张雅蓉,申艳,张文安,蒋太明.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4]洪泽县水稻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和磷肥效应初探[J]. 徐广辉,居立海,高凤云,包立英,赵全久,陈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5]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J]. 王飞,申广荣,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5)
[6]紫色土磷素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磷的“临界值”[J]. 李学平,石孝均,刘萍,隋涛. 土壤通报. 2011(05)
[7]兴化市水稻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J]. 孙连城,刘盛炀,左建传,韦洪珍,冯学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
[8]横坡耕作径流溶解态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富营养化风险——以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例[J]. 马骞,于兴修,刘前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3)
[9]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J]. 邓九胜,张炜,朱荣松,朱彩云,储亚云,李勇.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2)
[1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对潮土有效磷积累与淋溶的影响[J]. 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博士论文
[1]长期不同施肥下三种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磷肥利用率的差异机制[D]. 吴启华.中国农业大学 2018
[2]长期施肥下典型农田土壤有效磷的演变特征及机制[D]. 沈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典型农田土壤磷素环境阈值研究[D]. 习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4]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长期演变规律研究[D]. 唐旭.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5]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D]. 李学平.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下紫色土磷素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D]. 刘京.西南大学 2015
[2]土壤磷素环境阈值与农学阈值研究[D]. 席雪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90506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9,58(S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农学阈值
1.1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
1.1.1 旱地农作物(玉米、小麦等)
1.1.2 水稻
1.2 非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
2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环境阈值
2.1 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2 田间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3 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土壤有效磷的环境阈值
2.4 土壤有效磷与面源污染磷素流失的关系
3 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关系
4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长期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及农学阈值的研究[J]. 魏猛,张爱君,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 西南农业学报. 2018(11)
[2]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J]. 郭斗斗,黄绍敏,张水清,张珂珂,宋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3]长期施肥条件下西南黄壤旱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J]. 李渝,刘彦伶,张雅蓉,申艳,张文安,蒋太明.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4]洪泽县水稻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和磷肥效应初探[J]. 徐广辉,居立海,高凤云,包立英,赵全久,陈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5]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J]. 王飞,申广荣,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5)
[6]紫色土磷素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磷的“临界值”[J]. 李学平,石孝均,刘萍,隋涛. 土壤通报. 2011(05)
[7]兴化市水稻磷指标体系试验研究[J]. 孙连城,刘盛炀,左建传,韦洪珍,冯学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
[8]横坡耕作径流溶解态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富营养化风险——以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例[J]. 马骞,于兴修,刘前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3)
[9]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J]. 邓九胜,张炜,朱荣松,朱彩云,储亚云,李勇.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2)
[1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对潮土有效磷积累与淋溶的影响[J]. 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博士论文
[1]长期不同施肥下三种土壤磷素有效性和磷肥利用率的差异机制[D]. 吴启华.中国农业大学 2018
[2]长期施肥下典型农田土壤有效磷的演变特征及机制[D]. 沈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典型农田土壤磷素环境阈值研究[D]. 习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4]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长期演变规律研究[D]. 唐旭.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5]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D]. 李学平.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下紫色土磷素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D]. 刘京.西南大学 2015
[2]土壤磷素环境阈值与农学阈值研究[D]. 席雪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90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9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