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普洱茶种植对滇南红壤大孔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9 11:36
  为探讨滇南典型红壤下普洱茶种植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以灌草地和茶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观察土壤剖面,运用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lle方程研究了该地区的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茶地在耕作层大面积染色中,染色深度可达土层40 cm深度,灌草地于土层2.8 cm深度开始出现大孔隙流,灌草地比茶地更易发生大孔隙流;样地大孔隙主要集中在当量孔径0.4~2.5mm,其中茶地和灌草地当量孔径0.4~1.0 mm大孔隙密度分别占95.2%和95.5%,当量孔径>1 mm的大孔隙密度较低,且灌草地大于茶地;大孔隙密度分布为10~20 cm土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依次递减,整体上土壤大孔隙密度关系为灌草地>茶地;土壤大孔隙不同当量孔径密度和染色面积比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显著性相关关系,当量孔径>1mm的大孔隙仅占4.61%,但控制了饱和导水率90.8%的变异。茶地相较于灌草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水分向下运移速率慢,渗透量减小,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文章来源】:土壤. 2019,5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及染色试验
        1.2.2 土壤性质及水分穿透曲线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洱茶种植对土壤染色发生区域及其分布的影响
    2.2 普洱茶种植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2.2.1 不同当量孔径的大孔隙密度
        2.2.2 染色面积比
    2.3 普洱茶种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化花岗岩坡地土壤剖面大孔隙特性的空间分布[J]. 张丽萍,陈儒章,邬燕虹,邓龙洲.  土壤学报. 2018(03)
[2]基于CT的青海湖流域芨芨草草地土壤大孔隙特征分析[J]. 刘勇,胡霞,李宗超,孙贞婷,程亚倩,吕艳丽.  土壤. 2017(01)
[3]三峡库区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 刘目兴,吴丹,吴四平,廖丽娟.  生态学报. 2016(11)
[4]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研究[J]. 陈晓冰,程金花,陈引珍,张洪江,张福明,姚晶晶.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1)
[5]2014年全国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统计[J]. 封槐松.  茶叶科学. 2015(04)
[6]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阮芯竹,程金花,张洪江,杜士才,李世友,张福明,陈晓冰.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7]重庆四面山草地土壤大孔隙的数量和形态特征研究[J]. 田香姣,程金花,杜士才,李乾坤,张欣,魏虎伟.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2)
[8]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J]. 高朝侠,徐学选,宇苗子,张少妮,赵传普.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9]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及对导水性能的影响[J]. 陆斌,张胜利,李侃,马国栋.  生态学报. 2014(06)
[10]山地土壤优先流路径的染色示踪研究[J]. 刘目兴,杜文正.  土壤学报. 2013(05)

硕士论文
[1]长江三峡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优先流效应研究[D]. 杜文正.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D]. 陆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北京昌平区农地土壤优先路径特征及其对硝态氮运移的影响[D]. 王彬俨.北京林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5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195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