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翻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2 06:2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秸秆产量的增加,合理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显得日益重要。秸秆还田作为处理秸秆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较多,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秸秆还田显现出许多弊端:降低作物出苗率,影响作物苗期生长;还田过浅,秸秆分解快,不利于土壤碳汇的积累;不利于土壤耕作层的加深等。因此,探索一种更为合适的秸秆还田方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吸收总结以往秸秆还田方式的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秸秆还田新方式-轮翻秸秆还田。本文设置了轮翻秸秆还田深度20 cm(D2)、40 cm(D4)以及免耕秸秆不还田(CK)三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轮翻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2处理降低了各埋草沟0-7 cm及7-14 cm 土壤容重,增加各埋草沟0-7 cm及7-14 cm 土壤总孔隙度。且在还田54个月后,表现仍为明显。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高,总孔隙度逐渐降低。当降雨量为26.6 mm时,不同还田深度处理水势值在短时间内上升的较快,而CK则上升较慢;当降雨量为10 mm时,D4处理水势值上升速度大于D2,CK处理上升最...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埋草过程工艺图??
埋草沟间距为2m,沟宽20?cm,沟长3?m。W当地水稻稻轩量10000?kg’hm-i为参照??还田量,折算为稻巧沟埋量6?kg/沟,即每条埋草沟掩埋6?kg福轩,小麦稻杆还田量??为5000?kg,hm'i,折算为稻轩沟埋量3?kg/沟。小区埋草沟示意图(图2-1)如下??D2为例)。D4处理过程与D2—致,区别仅仅是埋草沟的深度不一样(D4的沟深为??40?cm)。第1条埋草沟为2008年10月收获的水稻枯轩,设在小区北缘。第2条埋草??沟所埋稻杆为2009年6月份收获的小麦稻巧,位置位于第1条埋草沟的南边,间距??为Im,第3条埋草沟(埋水稻稻轩)在第1条埋草沟的南边,相距40?cm。第4条埋??草沟(埋小麦稻杆)第2条埋草沟的南边,相距40?cm,W此类推.当小区埋草沟全部??埋完时,再从第1条埋草沟开始,即5年一个循环。试验沟覆±完毕后采用免耕机浅??旋,深度约为5?cm。试验采用稻麦两熟种植制度,水稻品种为南硬44,小麦品种为??扬麦13。水稻总施氮量为300?kg
(precipitation?26.6?mm)??2.2.2.2降水量为10胃各处理±壤水势变化情况??由图2-6可知,在降雨量较小(10mm)的情况下,CK和D2水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水势变化量较小,在降雨的12小时内(06:00至17:00)水势变化量分别为16.2??kPa、20.7?kPa。D4在此段时间内水势变化量为130.4?kPa,为CK的8倍,为D2的??6.3倍。在17:0(m后,D4水势开始降低,D2及CK的水势值继续升高。至00:?00??各处理水势值D4>CK>D2。??巧區时间??Measured?time?(hour)??化00?04:抓?08:00?12:00?化:00?20:00?0:00??0?1——I——I——I—-I——I——1——I——r ̄ ̄1——I——I——I——I-??—?—?D4??????0????D2?J?A?11?_??-50?-?—CK?^??I?一^??賽损-一*?"片??巧?I?7??涼含?Jt??1一^?。。。。。。〇。〇〇。??-200?.??。如■!???图2 ̄6降水前后25小时内各处理水势变化值(降水量10?mm)??Fig.2-6?Variation?of?so。water?potential?of?different?treatment?in?25?hours?around?rainfall??(precipitation?10?mm)??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吴俊松,许明敏,王小华,杨海水,刘晓菲,戴亚军,卞新民. 土壤通报. 2015(01)
[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7)
[3]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J]. 丁永亮,李锦,闫慧荣,和文祥,田霄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4]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陈文超,舒馨,张文国. 土壤通报. 2014(01)
[5]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 土壤学报. 2014(01)
[6]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邓欧平,谢汀,李燕,邓良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7]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朱强根,舒馨. 土壤. 2013(05)
[8]模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J]. 李妍,刘茜,扶明英,朱利群,翁乐羽,查良玉,卞新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3(04)
[9]冬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J]. 徐海成,尹燕枰,蔡铁,倪英丽,杨卫兵,彭佃亮,杨东清,王振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10]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J]. 查良玉,吴洁,仇忠启,段华平,曹伟召,杜磊,卞新民.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土壤水势与桃树生命互作过程试验研究[D]. 贺军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 矫丽娜.吉林农业大学 2014
[2]不同覆盖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旱作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D]. 陈玉章.甘肃农业大学 2013
[3]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 夏强.安徽农业大学 2013
[4]不同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碳库的影响[D]. 杨敏芳.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根系发育和功能的影响[D]. 蒋向.河南农业大学 2012
[6]寒地秸秆还田腐解规律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庄倩倩.东北农业大学 2012
[7]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土壤水分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洪艳.上海交通大学 2009
[9]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势实时监测与灌溉制度研究[D]. 赵永明.石河子大学 2008
[10]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D]. 刘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6126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埋草过程工艺图??
埋草沟间距为2m,沟宽20?cm,沟长3?m。W当地水稻稻轩量10000?kg’hm-i为参照??还田量,折算为稻巧沟埋量6?kg/沟,即每条埋草沟掩埋6?kg福轩,小麦稻杆还田量??为5000?kg,hm'i,折算为稻轩沟埋量3?kg/沟。小区埋草沟示意图(图2-1)如下??D2为例)。D4处理过程与D2—致,区别仅仅是埋草沟的深度不一样(D4的沟深为??40?cm)。第1条埋草沟为2008年10月收获的水稻枯轩,设在小区北缘。第2条埋草??沟所埋稻杆为2009年6月份收获的小麦稻巧,位置位于第1条埋草沟的南边,间距??为Im,第3条埋草沟(埋水稻稻轩)在第1条埋草沟的南边,相距40?cm。第4条埋??草沟(埋小麦稻杆)第2条埋草沟的南边,相距40?cm,W此类推.当小区埋草沟全部??埋完时,再从第1条埋草沟开始,即5年一个循环。试验沟覆±完毕后采用免耕机浅??旋,深度约为5?cm。试验采用稻麦两熟种植制度,水稻品种为南硬44,小麦品种为??扬麦13。水稻总施氮量为300?kg
(precipitation?26.6?mm)??2.2.2.2降水量为10胃各处理±壤水势变化情况??由图2-6可知,在降雨量较小(10mm)的情况下,CK和D2水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水势变化量较小,在降雨的12小时内(06:00至17:00)水势变化量分别为16.2??kPa、20.7?kPa。D4在此段时间内水势变化量为130.4?kPa,为CK的8倍,为D2的??6.3倍。在17:0(m后,D4水势开始降低,D2及CK的水势值继续升高。至00:?00??各处理水势值D4>CK>D2。??巧區时间??Measured?time?(hour)??化00?04:抓?08:00?12:00?化:00?20:00?0:00??0?1——I——I——I—-I——I——1——I——r ̄ ̄1——I——I——I——I-??—?—?D4??????0????D2?J?A?11?_??-50?-?—CK?^??I?一^??賽损-一*?"片??巧?I?7??涼含?Jt??1一^?。。。。。。〇。〇〇。??-200?.??。如■!???图2 ̄6降水前后25小时内各处理水势变化值(降水量10?mm)??Fig.2-6?Variation?of?so。water?potential?of?different?treatment?in?25?hours?around?rainfall??(precipitation?10?mm)??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吴俊松,许明敏,王小华,杨海水,刘晓菲,戴亚军,卞新民. 土壤通报. 2015(01)
[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7)
[3]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J]. 丁永亮,李锦,闫慧荣,和文祥,田霄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4]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陈文超,舒馨,张文国. 土壤通报. 2014(01)
[5]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 土壤学报. 2014(01)
[6]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邓欧平,谢汀,李燕,邓良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7]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朱强根,舒馨. 土壤. 2013(05)
[8]模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J]. 李妍,刘茜,扶明英,朱利群,翁乐羽,查良玉,卞新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13(04)
[9]冬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J]. 徐海成,尹燕枰,蔡铁,倪英丽,杨卫兵,彭佃亮,杨东清,王振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10]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J]. 查良玉,吴洁,仇忠启,段华平,曹伟召,杜磊,卞新民.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土壤水势与桃树生命互作过程试验研究[D]. 贺军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 矫丽娜.吉林农业大学 2014
[2]不同覆盖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旱作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D]. 陈玉章.甘肃农业大学 2013
[3]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 夏强.安徽农业大学 2013
[4]不同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碳库的影响[D]. 杨敏芳.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根系发育和功能的影响[D]. 蒋向.河南农业大学 2012
[6]寒地秸秆还田腐解规律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庄倩倩.东北农业大学 2012
[7]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土壤水分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洪艳.上海交通大学 2009
[9]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势实时监测与灌溉制度研究[D]. 赵永明.石河子大学 2008
[10]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D]. 刘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6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2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