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发布时间:2021-06-22 14:22
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4/E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19,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变化
2.2 腐殖质中各组分碳含量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2.3 土壤胡富比与PQ值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2.4 胡敏酸色调系数ΔlgK与E4/E6值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种豆科植物生物质炭对海南砖红壤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J]. 季雅岚,索龙,解鈺,王小淇,田伟,赖倩倩,孟磊.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8)
[2]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J].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3]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孙小祥,常志州,靳红梅,沈明星,陆长婴,王海候.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1)
[4]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J]. 刘敏,杨永锋,陈红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2)
[5]长期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影响[J]. 袁铭章,辛励,刘树堂,南镇武,刘锦涛,陈晶培. 华北农学报. 2016(05)
[6]长期定位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J]. 陈晶培,刘树堂,辛励,陈延玲,南镇武,刘锦涛,袁铭章. 华北农学报. 2016(05)
[7]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4)
[8]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J]. 徐蒋来,胡乃娟,张政文,朱利群. 土壤. 2016(01)
[9]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 孟凡荣,窦森,尹显宝,张葛,钟双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1)
[10]农作物秸秆高温堆肥生产有机肥及肥效研究[J]. 张亮,林宁,杜茜,李飞.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242998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19,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变化
2.2 腐殖质中各组分碳含量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2.3 土壤胡富比与PQ值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2.4 胡敏酸色调系数ΔlgK与E4/E6值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种豆科植物生物质炭对海南砖红壤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J]. 季雅岚,索龙,解鈺,王小淇,田伟,赖倩倩,孟磊.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8)
[2]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J].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3]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孙小祥,常志州,靳红梅,沈明星,陆长婴,王海候.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1)
[4]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J]. 刘敏,杨永锋,陈红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2)
[5]长期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影响[J]. 袁铭章,辛励,刘树堂,南镇武,刘锦涛,陈晶培. 华北农学报. 2016(05)
[6]长期定位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J]. 陈晶培,刘树堂,辛励,陈延玲,南镇武,刘锦涛,袁铭章. 华北农学报. 2016(05)
[7]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4)
[8]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J]. 徐蒋来,胡乃娟,张政文,朱利群. 土壤. 2016(01)
[9]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黑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 孟凡荣,窦森,尹显宝,张葛,钟双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1)
[10]农作物秸秆高温堆肥生产有机肥及肥效研究[J]. 张亮,林宁,杜茜,李飞.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7)
本文编号:324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4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