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黄土旱塬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3 18:32
为明确黄土旱塬区农田长期免耕耕作对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产量是否存在威胁,建立适宜的高产高效耕作技术体系。在陕西省长武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选择连续3年进行免耕耕作的试验田,于2015年9月,在冬小麦播种前分别进行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16年冬小麦收获后,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0~30cm土层,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都沿剖面呈减少趋势。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0~10cm土层表现为免耕耕作>旋耕耕作>翻耕耕作,每1hm2冬小麦实际产量表现为翻耕耕作>旋耕耕作>免耕耕作,且只在免耕耕作和翻耕耕作下冬小麦实际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设计与耕作方式
1.3 取样方案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
2.2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
2.3 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产量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勇,姬强,刘帅,孙汉印,王旭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7)
[2]旱作麦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应[J]. 毛红玲,李军,贾志宽,王蕾.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3]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4]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 尚金霞,李军,贾志宽,张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3)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雷金银,吴发启,王健,郭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0)
[6]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J].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4)
[7]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农业工程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3263126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0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设计与耕作方式
1.3 取样方案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
2.2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
2.3 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产量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王勇,姬强,刘帅,孙汉印,王旭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7)
[2]旱作麦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应[J]. 毛红玲,李军,贾志宽,王蕾.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3]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4]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 尚金霞,李军,贾志宽,张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3)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雷金银,吴发启,王健,郭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0)
[6]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J].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4)
[7]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农业工程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3263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3263126.html